乱读杂记3
作者:楚天长歌
4081字节
点击:4413
回复:786
所属分类:看书
创建时间:2007-04-29 23:35:57
最后修改时间:2007-04-30 02:46:08
又是有声读物
“老罗语录”
很可能是非老罗本意而被放到网络上的老罗语录,并没有言人所未言,只是言人所不敢言。言人所未言需要思想,言人所不敢言需要勇气。有思想有新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但在常识似乎还没被普及的当下,有勇气有讲真话的勇气更为可贵。
也不知道老罗语录(新东方老师罗永浩的讲话录音)是什么时候在网上流行起来的,我是在找有声读物时才发现,记得某杂志上载过罗永浩在新东方求职的历程,好像是个有趣的家伙,就下载了听,果然有趣,虽然老罗与讲课毫无关系的各类段子浪费了新东方学子的大把时间,但流传出来后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往高里说,甚至有开启民智、推进文明的功效。
语录中老罗嘻笑怒骂,或针砭时弊,或宣扬理想,或更正历史谬误,或高谈自由民主,甚是过瘾。对有如此高谈妙论之老罗,顿有高山仰止之情。而听后细思,老罗的语录也并不玄妙新奇,这些事理这些见识,在这个时代本该是人之常识,有这样思想这样觉悟的人,在这个时代的人也绝不止老罗一个。老罗的好,好在敢讲敢说,好在言辞幽默,好在坚持理想不向现实低头。然后他所讲课的新东方也是好平台,想来先是坊间口口相传,而后又有好事者把课堂录音放到了网上,遂成网络一处亮点。
看来这个时代要想大声说话且深入人心,第一要有话语权,有说话的平台,说话的机会。再则也要会说话,懂得怎么说才能让大众喜闻乐听。
又觉得当下有思想有见识的人并不少。打开国门看世界一百多年了,或从书本、或从实际,低至贩夫走卒高至干部领导,或多或少都有些民主思想了。只是纵然有私下的窃语,但笼罩在体制内,在明处却都习惯了沉默和顺从,于是敢讲敢说的老罗才成了代言人,酣畅淋漓直抒心意的话语才会广为流传。那么既然如此,那些有话语权甚至有领导权的大人物,在潜移默化间,能不能推动历史的真正前进呢;那些人言轻微看似无主轻重的小市民,在日常行止间,能不能促进社会的真正发展呢。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是纪实文学,因为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的,没听之前,以为是给历史涂脂擦粉的作品,甚至会歌颂斯大林。听后却觉得基本真实可信。
关于朝鲜战争,一直有斯大林阴谋的传言,说斯大林担心中国向美国靠拢,于是暗中支持金日成攻击南朝鲜,先把美国拉进战局,又迫中国出兵,最后中美大战一场,美国伤了点元气,中国遭西方封锁,只能一面倒,苏联乃坐收渔翁之利。以前也是相信这说法的,不过也有怀疑,疑惑处有二:斯大林纵然是天才,但别人也不是白痴啊,尤其是波诡云谲的国际局势,斯大林真能按自己的设想摆弄中美吗(不是也有斯大林认定中国不会参战,得知志愿军入朝大为意外的说法吗),阴谋越是复杂就越容易失败,这个阴谋有点象演义了;再则那个年代还是个意识形态大于现实利益的世态,且国共内战时,美国虽做过调解,但战端一开援助还是国军,建国之初,中美岂有和缓的可能,斯大林何须再作挑拨。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中则有这样的解释:斯大林在二战结束后,原是满意远东战略格局的。当初苏联迫国民党签约,同意苏联驻军大连旅顺,这样苏联就有了远东的出海口。其后中共却打跑了国军,中苏要再签新约,大连旅顺的归还提上日程,远东战略基地丧失,斯大林便有了新的盘算。于是原不为斯大林所允许金日成攻击南朝鲜的计划又被同意了。斯大林的想法是,金日成胜则朝鲜半岛成为苏联势力范围,败则中国边境吃紧不得不求苏联驻军东北,不管胜负如何,对苏终是有利。开战后局势虽不完全按斯大林的预料发展,但到最后得利的还是苏联。
此说比前说较为合理,但也不能确信。为证实此书中的说法,又查了不少资料,费了不少心思,浮躁的头脑又受了一次煎熬,还是难辨历史真伪。写点读后尚且如此,今后还是不要妄谈历史尤其是近代史为好。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还谈到几处可能少为人知之事:1、苏联空军介入相当广泛,击落美机五百余架;2、解放军通过轮番入朝作战,赚得苏联提供的全苏制装备,从而实现了装备现代化;3、志愿军打得最顺的时候,联合国已通过了停战协议(包括解决台湾问题及进入联合国),毛以为志愿军能把联合国军打出朝鲜而未同意,结果军事进攻失利,失了谈判的最好时机。
书中认为毛坚持入朝作战的原因,一是因为威胁中国本土,二是想和美国交手。这方面,本人还是更相信唐德刚先生的说法,毛泽东即有当国际共运领袖的愿望,抗美援朝则为棋局中应行之步。站得多高看得多远,我等平民百姓岂能企及领袖的眼界胸怀,往往以为一国之主便是及至,岂知国主之上还有世界领袖,毛主席雄韬伟略英才盖世,既能打出一个新中国,岂知不能打出一个新世界呢。
“陈安之的成功学”
成功学虽然听来无聊,但陈安之的一个访谈却有点意思,在访谈中,陈安之举出一个又一个所谓成功的关键,然后又一个个的否定掉,被否定的有:立目标、订计划、阅读、时间管理。最后终于提出了成功的关键,那就是行动,即刻就行动起来。道理很浅,只是惰性难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