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n - 记录个人历史 Ver 3.0.0
http://www.bloggern.com
首页  留言本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2007读书生活
作者:西闪   8431字节   点击:5488   回复:708   所属分类:文字游戏
创建时间:2007-12-15 00:55:07   最后修改时间:2007-12-15 00:55:07  

西闪/文

2007年于我是颇不平静的一年。特别是上半年,几乎可以用上“放不下一张书桌”之喻了。先是离开工作多年的报社,后在一家杂志社干了两个月也“愤”而辞职。若不是有书可读,定是一身浮躁。此时我在《南方都市报》开的阅读专栏,正好成为我潜心读书的驱力。
之前我已在《南方都市报》的《阅读周刊》偶发书评。最早的书评是哪篇记得不是很清楚,但《伯林在1968》肯定是较早的一篇,发在《阅读周刊》的头版。那时我恰好到广州游玩,和不少媒体朋友见面,其中谈到了柏林,于是有了这篇约稿。因是有感而发,文章一下子写了7000余字,大大超过3000字的字数要求,只好忍痛删削,时至今日印象仍很深刻。
今年伯林的著述依旧是我阅读的经典书目。关于伯林的政治哲学思想,自有高人阐发入微鞭辟入理。作为普通读者,我更多的是体会一个现代人面临的诸多尴尬。伯林的思想固然博大,但从他笔端流露出的人类情感更能触动心灵。今年上半年常读的《俄国思想家》,乃是彭淮栋的译笔。这位彭先生古文底子估计很好,所以明知“以他种语文追摹,不免心手相失之憾。”却偏偏要以半古中文传达伯林原文的修辞文气,总让人担心他会因文害义,所以我读的很慢。三个月前,四川大学旁边开了一家很不起眼的“豆瓣书店”,我在那里找到了《消极自由有什么错》。我希望那家小书店长命百岁。
阅读对象由柏林到科耶夫则是一段有趣的探索过程。伯林论人一向不轻易褒贬,科耶夫是他几度表示钦佩的人。这位哲学家就像刘小枫在一次演讲中所称,是欧洲哲学界的一个神秘“大侠客”。我第一次接触到科耶夫的名字是在扬—维尔纳•米勒的著作《危险的心灵》中——该书是一部分析卡尔•施米特思想的杰作。令施密特坐卧不安的论战对象之一正是科耶夫。后来读《雷蒙•阿隆回忆录》,才知道阿隆对科耶夫有多么钦佩。科耶夫曾经对阿隆讲,自己的著作标志了思想和人类史发展周期的结束,50年后阿隆仍然有此感觉。就在各种著述里寻找科耶夫踪迹的过程中,我给《阅读周刊》写了《科耶夫是谁?》。
在寻找科耶夫时,另一个人物是绝对无法绕开的,那就是列奥•施特劳斯。为此,我阅读了迈尔的《隐匿的对话:施米特与施特劳斯》,这当然是从《危险的心灵》延伸出来的。我还读了施特劳斯的通信集《回归古典政治哲学》——有时候,书信能揭示哲学家在玄奥的理论之下掩藏的真正关心的问题。《列奥•施特劳斯与美国右派》是一部批判性的作品,我也读了。同样是延伸阅读,我读了甘阳的《将错就错》和《古今中西之争》。读施特劳斯,也是为了回到伯林——众所周知,这两个哲人可谓针尖对麦芒。
无论伯林、施特劳斯、科耶夫还是施米特,我个人认为总有一种悲剧性的细沙,铺垫在他们思想的底层。这时候读一读理查德•罗蒂的著作绝对有帮助。尽管现代哲人大多声称从尼采那里获益良多,但我觉得惟有罗蒂是尼采真正的精神传人。他的《真理与进步》、《后形而上学希望》我都在读。
延伸阅读是保证阅读质量的一个秘笈。不过有时候也得承担这种保守阅读所带来的损失。因此有意识地,我一直保持着对绘画、文学、宗教以及历史的关注。余英时的著作我希望自己能做到本本都读,目前正在读他的博士论文《东汉生死观》。阿拉斯在艺术与艺术史研究方面的著述《绘画史事》和《我们什么也没看见》帮助我为《阅读周刊》的艺术版写了书评《我看到了》。下半年身心轻松,我慢慢在读C•S•刘易斯的《痛苦的奥秘》,看这个写出了与《魔戒》媲美的《纳尼亚传奇》的作家如何理解宗教和痛苦。几乎是对比性的,我还在读《和尚与哲学家》,关于什么是痛苦,哲学家父亲和佛教徒儿子之间也有很精彩的对话。
文学类的书看得不多,前段时间在桂林游玩的时候看到一本《有人喜欢冷冰冰》,林•拉德纳的短篇小说集,当时翻了翻,觉得很不错,还没来得及细看。顺便说一句,桂林的刀锋书店很不错。安妮•普鲁的《船讯》我看了几章,有些受不了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比喻,没有继续读下去。乔治•奥威尔的《缅甸岁月》刚拿到手中,希望有时间读。对于文学类作品的评论,我想以后会多写一些。很早之前曾经写过一点批评《追风筝的人》的文字,直到前天,豆瓣网上还有人骂我是跳梁小丑,这真是一种难得的礼遇。

《德国反犹史》
译者: 钱坤
作者: (德)费舍尔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7-4-1
评:好书。见《南都周刊》书评。

《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
作者: 柯拉柯夫斯基
译者: 杨德友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7-1-1
评:大致翻了一下,不错。对他的政治哲学更感兴趣。柯拉柯夫斯基曾获得第一届克鲁格奖(美国国会图书馆终身成就奖,2006年余英时获得此奖)。

《哲学 科学 常识》
作者: 陈嘉映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07-2-1
评:挺认真的一本书,虽然解答问题的方式过于复杂。

《与死者协商》
译者: 严韻
作者: (加)玛格丽特•艾特伍德
副标题: 布克奖得主玛格丽特•艾特伍德谈写作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7-4-1
评:不错。

《我们什么也没看见》
作者: 达尼埃尔?阿拉斯
译者: 何蒨;
副标题: 一部别样的绘画描绘集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年6月
评:很好的书,特别适合绘画爱好者,用于戳穿各种骗术。

《白色城堡》
又名: Beyaz Kale
作者: (土)帕慕克
译者: 沈志兴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2-1
评:作家有一流的故事能力,精彩。

《社会天文学史十讲》
作者: 黄一农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4-12
评:独辟蹊径的历史著作,好看。

《绘画史事》
译者: 孙凯
作者: (法)阿拉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07-01
评:好书,装帧很差。

《得意忘言》
作者: 李奭学
副标题: 翻译、文学与文化评论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7-07
评:专栏水平。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作者: 杨庆堃
译者: 范丽珠
副标题: 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7-6-1
评:所谓范式而已,见《南都周刊》书评。

《驳圣伯夫》
作者: (法)普鲁斯特(Proust,M.)
译者: 王道乾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7-6
评:不错,可明作家心志。

《阿克瑟尔的城堡》
译者: 黄念欣
作者: (美)埃德蒙•威尔逊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2
评:很好,这样的文学评论不会再有了。

《康德的诅咒》
作者: [英]迈克尔•格利高里奥
译者: 包慧怡
副标题: 纯粹理性杀人事件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5
评:差劲。据说是哲学家写的,可见搞哲学的人里垃圾也不少。

《中人白话》
作者: 周振鹤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1-1-1
评:一般,有史料价值。

《海德堡岁月》
又名: Rendezvous mit dem Weltgeist: Heidelberger Reminiszenzen 1945-1951
译者: 刘兴华
作者: (德)桑巴特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7-5
评:哪怕本身资质差,但在海德堡浸淫几年也能出落得人模狗样。

《西班牙旅行笔记》
作者: 林达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7-1
评:三联把林达当摇钱树。让人最气愤的是,你还不得不读。


《丧家狗:我读论语》
作者: 李零
副标题: 我读《论语》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7-04-01
评:李零的能耐在于考古功夫。见识嘛,稍高于那些国学骗子。

《两头蛇》
作者: 黄一农
副标题: 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社会经济观念史丛书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06-8-1
评:杰作。见《南都周刊》书评。

《古今中西之争》
作者: 甘阳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61201
评:最怕哲学家起了做帝王师的歪念头。

《将错就错》
作者: 甘阳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2-2-1
评:写得聪明,且沾沾自喜。

《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
作者: (美)福山
译者: 黄胜强 / 许铭原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1-1
评:学者的屠龙术。

《福音派与基督教的未来》
作者: (英)麦格拉斯
译者: 董江阳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 2004-5-1
评:看看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东方游记》
译者: 管筱明
作者: (法)勒•柯布西耶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1/1/2007
评:大师的心路,值得一看。

《欧洲思想史》
译者: 赵复三
作者: (奥)弗里德里希•希尔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1-1
评:严谨,但无灵气。作者似乎对基督教的作用过于看重。

《雅致的精神病院》
作者: (美)宾恩(Beam,A.)
译者: 陈芙扬
副标题: 美国一流精神病院里的死与生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7-1-1
评:有些好玩。


《兵以诈立》
作者: 李零
副标题: 我读《孙子》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06-8-1
评:书生的纸上谈兵,显得功力很深。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
作者: 赵鼎新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06-3-1
评:好书。如果有心人读了,说不定可以扭转乾坤。

《回归古典政治哲学,施特劳斯通信集》
译者: 朱雁冰
作者: (美)施特劳斯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年: 2006-8-1
评:了解一下这个古怪哲学家。

《重游缅湖》
作者: [美] E.B.怀特
译者: 贾辉丰
副标题: E.B.怀特随笔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7-1-1
评:很差。

《这就是纽约》
译者: 贾辉丰
作者: [美]E.B.怀特
副标题: E.B.怀特随笔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7-1-1
评:很差。送给翟頔了。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作者: (美)杰克•威泽弗德
译者: 温海清、姚建根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年: 2006-2-1
评:较差。见《南方都市报》书评。

《圣灵降临的叙事》
作者: 刘小枫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3-1-1
评:刘小枫的书,可以和甘阳的联系起来读。一个想做天使长,一个想做帝王师,有趣。

《害怕写作》
作者: 黄子平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06-6-1
评:当年黄子平与钱理群、陈平原潇洒三人谈。如今老钱退而不休,陈平原俨然一方城主,惟独黄子平黯然于南方。不知是否与害怕写作有关。

《阅读梁启超》
作者: 夏晓虹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6-8-1
评:我还是很佩服梁启超。
附件:
评论:
来自: 121.15.47.*   字节:44  ID:7929  发贴时间:2007-12-15 02:09:22  原贴 
贤伉俪一同出手,好文合璧,可赞。

半人机器  

本文允许匿名评论

发表评论:(最长不得超过128KB)
验证码:


您不能对本文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