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光棍们
作者:狐狸发呆
3983字节
点击:9466
回复:982
所属分类:发傻
创建时间:2008-01-14 14:08:28
最后修改时间:2008-01-14 14:08:28
翻阅一年来的博客,经常看见有人污蔑狐狸思春啥的,狐狸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以后再有这样说狐狸的,男的咔嚓小JJ,女的拖进小树林。哼哼。狐狸怎么就思春乐?狐狸最喜欢的,是北方的冬天。春天来的时候,风沙又大,几天不出门就看见田野上绿了一片,装模作样去踏青的家伙,必然会倒霉。因为化过雪的野地,泥泞不堪,踩在草地上,其实就等于进了沼泽,所以狐狸怎么会思念春天呢这是赤果果的谣言,狐狸其实是在活跃气氛ing,因此,就算狐狸在公司年会上发表得奖感言说我还是单身呦,那也是为了招笑。
在某人家看男人装,上面热烈推荐男人去上海,因为有个什么白领相亲大会,男女比例是2:7,说明上海单身MM太多,而单身GG太少,我看了这篇文章,很是欣慰,心里合计着,我就不去上海,嘿嘿,让上海的单身MM们哭去吧,打光棍去吧~~~
光棍也是一样要活着的。我的老家,就有N多光棍,当然,他们统统不是钻石王老五,单身都是贫穷找不起老婆。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的更夫姓田,大概30岁左右,大家都称呼他为田大爷,按照辈分算,他得叫我爸一声二叔。而我跟着同学乱叫,也统称为田大爷,回家对我妈说新鲜事的时候,常会说田大爷怎样怎样,我妈一开始就很迷糊,什么时候老田去给学校看门了?后来知道是儿子小田不是他爹老田,我也改不了口了,就当名字叫了。
田大爷同志是光棍,独自住在学校的更夫室里,兼任学校保安,负责各班级门锁和大门锁,每天我和我哥早早的爬起来去上学时,通常是第二个到学校的。第一个到校的是个女生,从家到学校只有几百米,我则是2里地,无论如何也比不过她,但是放学后她就比不过我了,我得留在学校补作业,晚上7点多的时候,田大爷就会来敲门:快走吧,天黑的都看不见了还在里面写啥?于是我就是最后一个走掉的人。而一直到小学毕业,我都坚持认为,田大爷就是XX小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天骑车8里地去初中路过小学,看见田大爷,总会打一声招呼。而他也报以笑脸。
有一天物理老师上课的时候,讲到某一课程,对我们说起田大爷,说老田在研究永动机,一种不需要动力就可以产生动力的机器。我很是肃然起敬,觉得老田就是少林寺的无名老僧,但是物理老师接下来又评价说:他来找我请教,我说这是不可能的……然后就给我们分析为什么不可能,我瞬间又觉得老田是侠客岛里的龙木岛主,对着蝌蚪研究武功,却摸不到门路。再后来,去了吉林读书,回家的时候听说新上任的小学校长把老田开了。老田已经四十多了,还是孑然一身,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不知道现在怎样了。
村子里还有个光棍,姓母,或者木,母亲是个傻子。小木念到高中,父亲去世了,只好退学回家。我看到他,常常以为他是个文化人,而实际上,他倒是很有文化人的身子骨,种地的活干不了,又没有可以挣钱的方式。每天也不出门玩,就是呆在家里,反而他的傻母亲,拄着棍子天天在街上溜达,他们家的土坯房破落的不成样子,窗户上糊的塑料布已经被油烟侵染了很厚一层,苍蝇飞上去都怕粘住,我路过那里的时候,总想看看他在里面做什么,却一直未能如愿。07年回家的时候,我想起来这个人,问他怎样了,我妈说,还是光棍呗,不过现在也住上新房了。村里帮忙盖的,你将来回到农村,这身子骨更种不了地,你得比他还惨。我—_—!
老娘常常举光棍的例子来恐吓我,暗示我再不找媳妇,前景就很黯淡,我忧心忡忡的听完,问我妈,我光棍的话,不会做饭,到时候我挨个亲戚家混饭吃会不会被人赶出来。我妈就很囧,说人家肯定会放狗咬我。于是我就咬牙切齿的把亲戚家的狗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想要不要先扔点耗子药给它们吃。
说到耗子,小学时候我们经常会到五保户家义务劳动,做好人好事。我爸赞成我去义务劳动,但不赞成我做好人好事。因为好人好事其实就是两个字:捐钱。而义务劳动无非就是去搽玻璃,拎水,扫地。邻村一个五保户,孤身一人住在一个小破房子里,自然是没玻璃的房子,只有窗户纸和塑料布,我们去了只要扫地和打水就可以,但是我们都很恐惧去他家。因为他吃老鼠。他的一日三餐多半是捉老鼠吃,而且还用老鼠皮做衣服,我不知道他是喜欢吃老鼠,还是无奈才吃老鼠,总之我们都很不喜欢他屋子里的那股怪味。现在,那老人去世16,7年了,我已经忘了他的样子,但还会想起他房檐下吊着的老鼠来。
有人从南方贫穷之地买来女子做媳妇,要么就是北朝鲜的姑娘,反正到了地方也没有哭哭啼啼,还很高兴,因为能天天吃大米饭。后来我在吉林和兄弟们开寝室夜谈会的时候说这事,他们纷纷表示是有这种情况,北朝鲜的居多,据说边境附近的农民都在养小老婆,每天只需要管饱饭,还多了个劳力,还有人说四川山里的媳妇便宜,千八块钱就可以买一个。N年后我妈开始唠叨的时候,我就说,不行就到四川买一个呗。我妈吓了一跳,说那是犯法的。我哈哈笑,说那没办法了,真找不到又不想犯法,只好光棍啦。老太太呆了半晌,将信将疑的问:真的千八块钱?
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