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的流通
作者:摸鱼儿
1354字节
点击:9474
回复:882
所属分类:心情故事
创建时间:2008-03-29 22:45:40
最后修改时间:2008-03-30 23:09:46
今天去了趟新发地农批市场,实在是远啊!
这家号称供应整个北京市70%农产品需求的市场,偶算是终于见识了,走了一趟下来,真累。
感觉现在的经营还是很粗放,肉制品、特菜之类的搬进了铺位,大宗蔬菜还是地摊式经营。他的这个经营是抽佣还是收摊位费呢?自建的收费站对过往的货车、人力车都收费的哦!够狠!
大葱的批发价从1.5元到2.5元不等,超市里的好像在3.8元左右。有几十大车吧,不是那么紧张啊。可怜的大蒜,10块钱一袋,一袋50斤,等于两毛钱一斤啊!跟去年刚好调了一下,去年是蒜贵葱便宜。
这算不算是市场的自然调节??更多的应该是农业销售渠道的不畅通、农民信息匮乏、政府服务不到位吧?我们家那里今年存大蒜的,全部赔光了,成本在一块一斤,现价不足一毛,冷库费都不够。并且,在这样的现状面前,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赣橙可以说是爱心橙,这总不能号召全国人民吃大蒜吧?虽然吃大蒜有好处,呵呵。
再看看超市里的价格,还是挺高的。以大蒜为例,最差等级的也要6毛钱左右/斤,这在我们那都是可以忽略不要的;包装一下号称是有机或者绿色的,竟然敢卖到10元左右/斤!您相信他是有机的吗?绿色的?哈哈。就像您相信慈善机构是做好事情的一样,只有行内的人才清楚啊!
感受:1、农村农产品缺少渠道,总是等客商来收购,价格压的很低。2、缺少品牌意识,不懂包装。3、要借助科技的力量,争取做产品改良和品质提升,减少农残、重金属,做相关认证。4、多了解市场信息,不能一窝蜂或者今年赔了明年就不种了意气用事,要跟着市场走,最好走在市场前头。5、公司加农户,从事订单式生产,加强双方诚信意识,坚守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