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作者:小来
1434字节
点击:6433
回复:728
所属分类:谈何容易
创建时间:2010-11-26 23:09:41
最后修改时间:2010-11-26 23:09:41
最近在看《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里面有些很有趣的话,比如他说胡祖六长得像个房地产商什么的。
我比较有印象的是他对富士康连连跳事件的评论中,有关于流水线式作业和细胞式作业的描写。
所谓细胞式作业,是日本人发明的一种生产方式,每十个工人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共同组装产品,他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聊天,这样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操作的机械程度。每个工人都会做所有的工序,当一个工人要离开上个厕所什么的,其他工人可以帮他做他那份,这样他就不必被迫在一个短暂得不人道的时间里完成生理问题,如果有人确实需要请假,也不至于残酷地得不到批准,只是因为整个生产流程缺一不可。
日本人之所以想出这一招,也是因为曾经发生过工人被流水线逼得要去死的不幸。我觉得,这个世界上,人口很少的民族都会切实地想办法减少人口的损耗,他们对导致人口无谓减少的社会问题的敏感度显然比人口几乎无限多的国家要高许多。
富士康的连连跳之后,我们所能看到的解决问题的最终方式,竟然是工厂向西部内陆转移。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也许很多中国人会认为细胞式作业的工作效率将严重低于流水线作业,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也许很多企业家认为在工作环境里一边闲聊一边工作很不像样,尽管其实这对他没什么损失。也许我们早已形成新的观念桎梏,流水线作业是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是我们好不容易才学来的,我们必须坚持下去。而那种细胞式作业,那是什么?打从我们老祖宗建立了手工作坊的时候,人就是这么干活的嘛!
可是西方先进生产方式,也不能总是那么先进,它也有落伍的一天,也有应该被抛弃的一天。我们是制造垃圾的大国,不该扔的都扔了多少了,在该扔的东西上面,为什么反而不能勇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