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公开课的价值思考
作者:柯梦南
3752字节
点击:9014
回复:29
所属分类:随笔
创建时间:2014-06-07 00:42:21
最后修改时间:2014-06-07 00:42:21
几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期都会有公开课,虽然每个学校的做公开课的教师、科目、人数不同,但是公开课带给我们的价值思考应该是一样的。
一、为什么上公开课?
公开课,顾名思义,是区别于常态课的具有向更多人展示的课堂。除此之外,其与常态课无样。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用公开课的形式在校园内进行展示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学校领导层面的用意或是教学制度制定的目的。一般有多种用意:督促年轻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成长;骨干教师推广成功经验,使有效教育教学手段服务于更多学生、教师;在学校营造良好的教改教研氛围,让大家有教研意识;贯彻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形成制度管理的良性循环;向家长展示学校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促进班级家校沟通或校级家校沟通的有机结合;迎接上级检查,亮出自己学校的优秀课堂等等。不管哪种用意,其公开课面向的主体都不会变,那就是参与课堂发展的学生,每节公开课都应该是为了学生思想、学业、能力提升而做准备,这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如果偏离了这个主题,那就是做秀、搞应付、做形式。
二、公开课向谁公开?
一般的公开课只是在学校层面,公开课即使有更多听课的教师、家长、领导,其实对于学生也还是常态课,只是对于授课教师而言,课堂多了一些同事、同行、领导、专家,可能从感觉上就会不同,或许有压力,或许有动力,或许更放得开,或许有些拘紧等。
为了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社会、家庭、学校的三结合,公开课可以引入新的倾听或参与对象,让家长参与进课堂,实时参与课堂构建的整个过程,让家长了解教师的课堂设计意图,了解课堂活动引导,了解课堂德育渗透,了解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了解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状态,甚至课间的活动等;根据课程的需要,还可以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增强亲子互动,加强亲子感情;加强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与理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人生成长。
三、公开课不只是一堂课
有的老师上完公开课后,会由衷的松一口气,“可算是完成任务了”。其实公开课上完仅是完成了其整个活动的一部分,其后续活动还要跟上来,才有可能是完成公开课活动。既然是面向他人公开,就要受他人的信息反馈和监督,倾听他人对课堂的评价,然后自己做出内容与活动形式、语言表述等环节的反思,再进行整节课的调整完善,甚至在其他班级再做一次检验性授课,才算是完成整个公开课活动。
课堂评价是基础。由于自身因素,可能会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当局者迷的局限,这时其他参与人对一节课的评价,对授课教师如何实施课程就很重要。从评价人及评价角度讲,可以有不同类型的人员参与。
如同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性质角度进行评价,这类评价往往更有课程专业性,对公开课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程度有借鉴意义;
班主任可以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这类评价有利于公开课教师更了解整体班级学生情况,做到根据班情有的放矢。
学生评价,这是大多数学校公开课活动所忽视的问题,学生往往没有参与到公开课的评价中来,这是不完整的,公开课授课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和主人,缺少学生的真实感受的评价,公开课就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谈真实意见,这是公开课评价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对知识理解度、学生参与度、目标达成度等方面的评价,可以让授课教师做到理论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使其课堂操作更符合学生学情;
专家评价,可以从整个课堂结构、专业知识、方法操作、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价,其优、劣提出会更有针对性,从见多识广、理论高度角度会给授课教师一定的启发,也是授课教师提升自我、驾驭课堂的重要方面。
反思琢磨是关键。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众多人的课堂评价中,总会找出课堂教育教学的优劣成败得失,不管是鼓励、表扬还是批评、建议,对于教师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只有接受他人评价,吸收借鉴他人的思想与方法,与自己的教育思想、方法进行对比、反思、融合、发展,才有可能取长补短,在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尽量多的做有效传承与创造,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做到扬长避短。
调整完善是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标准,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论,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要经得起课堂的检验,经得起学生的检验,一节课难有尽善尽美,留有余地或漏洞不可怕,在后续课堂中进行调整,在班级课堂中再次进行漏洞弥补也是完善的基本方法,能够在公开课后进行“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是教育教学连续性的表现,也是教育必做之功,因为教育是实实在在的促进学生成长的工作,容不得半颗沙子,容不得一点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