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买到了:《康德传》
作者:左轻侯
3069字节
点击:10787
回复:364
所属分类:生活
创建时间:2008-06-04 22:27:16
最后修改时间:2008-06-04 22:27:16
点击查看大图
作 者: (美)库恩 著,黄添盛 译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4-1
* 字 数: 534000
* 版 次: 1
* 页 数: 651
* 印刷时间: 2008/04/01
* 开 本: 16开
* 印 次: 1
* 纸 张: 胶版纸
* I S B N : 9787208073364
* 包 装: 平装
定价:¥56.00
人们通常以为,康德只是个单纯的思想家,终其一生都在普鲁士偏僻一隅过着离群索居、机械一样规律的生活,既没有故事也没有历史。库恩教授的这部传记则最终打破了这一神话。 库恩教授指出,康德的生平本身就相当有趣。与以往只着重于康德晚年的传记不同,本传记着重于正在构思《纯粹理性批判》的年轻哲学家,再现了一个多面向、真实的康德形象,从而打开了我们了解康德其人及其时代的有趣视野。
康德的生命几乎横跨了整个18世纪。在他成年岁月中发生的西方世界里最重要的变化,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我们。我们现在认识到的世界,便是在那个历史时期里成形的。而从康德的这部传记里,我们可以知道他的哲学其实就是在回应新的现代性概念。他的思想生活反映了当时文化、政治与科学的最重要发展,他的观点是对于当时文化气氛的反思。英法的哲学、科学、文学、政治与风俗,形成了他日常交谈的主题。即使像美国独立运动与法国大革命这些比较遥远的事件,对康德也有明显的影响。我们必须在这整个世界背景下去了解他的哲学。
康德属于哥尼斯堡的特殊知识氛围的一部分,本书探讨了他与哈曼、冯·希佩尔、赫尔德、赫茨等“哥尼斯堡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生活如何交织在一起,以及康德如何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被引导。康德的批判哲学必须在这个背景中去了解。这部传记将比既有的传记更加凸显这些视野。换句话说,这将是一部康德的思想传记,旨在呈现康德的思想生活如何扎根于他的时代。
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较不着眼于康德的标准哲学作品,而专注于康德生活里的重要事件,以及它们和当时世界重大事件之间的关联。在不忽略康德生平与著作的代表性细节的前提下,以康德的知性之旅为叙述的轴线,带领读者巡礼康德曾经走过的旅程——从探讨牛顿物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的学者,到捍卫启蒙的文明世界道德的伟大思想家。
本书作为一部哲学家的传记,把康德的生活故事与其作品的哲学意义整合起来,从哲学与历史的观点来看都言之有物,因而被誉为五十年来最全面的康德传记。
作者简介
曼弗雷德·库恩,以研究康德、休谟以及他们之间思想关系的作品而著称于世。他对启蒙运动、德国古典唯心论在德国、法国和大不列颠的传播和发展拥有广博的知识。同时也从事伦理论学和宗教哲学方面的研究。库恩曾任德国汉堡大学客座教授,现为美国波士硕大学哲学教授。编著的作品有《德国的苏格兰常识》(Scottish Common Sense in Germany,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1988),《伊曼纽尔·康德:各国康德学论文选辑》(Immanuel Kant,An International anthology of essays on kant,2vols.,edited with heiner F.Klemme ,Ashgate,2000)、《康德传记大全》(Kant Biographien,8 vols.,Thommes,2002)。
黄添盛,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现定居德国。
目录
哥尼斯堡的中国人(代序)
作者识
人物表
康德生平与著作年表
前言
第一章 童年与青少年时期(1724-1740)
第二章 大学生与家庭教师(1740-1755)
第三章 优雅的硕士(1755-1764)
第四章 重生及其意含(1764-1769)
第五章 沉默的岁月(1769-1780)
第六章 “粉碎一切”的形而上学批判(1780-1784)
第七章 道德形而上学的创始人(1784-1787)
第八章 与教会和王室的摩擦(1788-1795)
第九章 老人(1796-1804)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