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n - 记录个人历史 Ver 3.0.0
http://www.bloggern.com
首页  留言本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星际争霸本体论 zt
作者:Ninja   42984字节   点击:11571   回复:809   所属分类:游戏世界
创建时间:2007-06-10 14:31:12   最后修改时间:2007-06-10 14:31:12  
为一个体育项目,而且是新兴的电子竞技项目中的一个支项写一篇“本体论”,我在落笔之前也感到有些荒唐。但是我深切感到,这是星际不能逃过的题目。
2003 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把电子竞技列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99项体育运动;2005年,CEG职业电子竞技俱乐部成立,“职业电子竞技”这个概念正式推向前台(参见《〈电子竞技〉特稿回顾2005中国电竞》)。《电子竞技世界》的停播,赴美征战WCG的选手被拒签的阴暗,似乎也渐渐远去了。电子竞技也好,星际争霸也好,真的走过严冬,进入“春天”了吗?
“2005年的电子竞技领域并没有因为‘被承认为国家第99个体育项目’而呈现飞速发展势头,而是缓慢地步入平稳期。网络游戏的强势冲击使得电子竞技领域的参与人数非但没有迅猛增长,反而陷于停滞,在某些方面还有所衰退。”(引自《大众软件2005年中国电子竞技状况调查报告》)有文章指出,电竞领域的赢利点和方式究竟在哪里目前还没有找到。05年WCG世界总决赛,中国选手在魔兽项目上实现历史性突破,拿到世界冠军;星际选手也平了中国人的历史最好成绩。但作为主流媒体代表的央视体育新闻,仍然没有做出任何报道。
现状的严酷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电子竞技的理论危机。新浪网上一则《电子游戏是否算体育 专家称其缺乏体育特征》的报道,让我深深感到了愤怒与压迫。但是,面对学者与理论,用谩骂与情绪难以解决问题。我终于明白:没有我们自己的理论,就没有“春天”!
因此我必须要进行“论证”,尽管我还稚嫩得自己都觉得可笑。自嘲胜过他人的冷言冷语,它刺激着我不得不做点什么。
探讨一种文化现象的发展,可以从社会、经济等角度进行外部存在发展因素的研究;没有这些探讨,行业就是死的。但没有内部因素的探讨,就是行尸走肉。进行内部研究,目的是说明其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可能性;外部研究,是说明现实的可操作性。本文采用的,就是“内部研究”的形式。
为什么进行“内在研究”?可以说因为我不懂经济学社会学(其实体育学哲学美学,也几乎是一窍不通),但更出自一种我对当下环境的认识。我认为现在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缓慢,归根结底还是“电子竞技”的概念认同程度低,社会整体对电子竞技从业者、支持者以及爱好者表现出不理解和冷漠,而导致企业的赞助行为不能产生积极效益。正如北京合纵连横体育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颜栋所说,“事实上,电子竞技目前最大的发展障碍就是人们观念上的不认可,这也影响了企业对电子竞技的投资态度。”(引自《职业电子竞技五年的惑与获》)电子竞技到底是不是体育,它与网络游戏、玩物丧志有何区别?这些深层次问题的搁置,使得现实问题丛生。有的家长目之为洪水猛兽,把孩子荒废学业、身体素质下降等等电子竞技的负面影响当作是它的本质特征,而即使是较为开明的人士,也只是把它等同于“玩游戏”。真正实现体育概念认同的人数还是相当少。
当然,即使有这么多的问题,也应该由学者与政府解决。这不是没有责任心的话,而是分工的要求,起码这绝对不是一个大二学生所该做的事情。我相信,政府设立一个体育竞技项目不可能没有详细的论证;作为一种十分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现象,社会上不可能没有人进行十分深入的研究,而且,任何一个研究者都应该比我的论述深刻,有说服力。但是我怀疑这些研究究竟产生了多大的效应,仅从国家的游移不定、公众一如既往地陌生来看并不成功。更重要的是,可能任何一个专家、学者,包括政府官员,都没有或者很少接触电子竞技。而我接触电子竞技的时间已经不算短,它与我有息息相关的痛感,我认同自己是一个爱好者,所以我更感到论证的迫切与必要。我不会把这种深切的关联性因为追求所谓的“客观”而刻意掩饰起来,相反我要旗帜鲜明地说:我要通过我的论述,来说明电子竞技中的星际争霸是一个真正的体育项目。当一个人身处一种文化的内部时,却要与它拉开距离,这才是一种真正的背叛与不客观。我要从它的内部来“确立”而不是摧毁它成为一项竞技运动的可能性,而多少冷漠者处心积虑地想用自己的所谓研究来斩断这种可能性,也实在是不可知。所以,我必须坚持解释学的主体性原则。
在众多的电子竞技项目中只为星际争霸立论,从我个人的方面来说也是有些迫不得已。我个人只对星际有一些理解,对其他项目实在是太不熟悉。从星际的角度来说,它在形式上传统体育相去甚远而导致公众的认同程度低,所以需要一种一般性的说明;其次,星际经过几年的发展,无疑是现在世界公认的电子竞技项目中最为成熟也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有着比较深层次的影响力有记者描述2005WCG中国区总决赛时说,星际争霸的观众对比赛有很深的了解,能够欣赏到精彩之处, “当喝彩声响起的时候,纷乱的现场才产生了些许‘竞技’的感觉。”(参见《WCG剑指新加坡——2005WCG中国总决赛现场报道》,《大众软件》总第 203期第171到172页)现实的深厚基础呼唤理论的建构,星际有发出声音并要求聆听的权利。而且,星际由于新的竞技项目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作为一个热衷玩星际、看星际的爱好者,不希望看到它的衰落。我甚至不认为,一种衰落的所谓“必然趋势”能够真的使它衰落下去,作为一种文化氛围中的人,他虽然不能逆转“命运”,但作为一个具有能动性的创造者,事实如何要听他的话,更何况我对本文的预期不局限于星际。
进入大二可以说很忙了,老师上学期布置的两部参考书,我一学期都没怎么翻,本来寒假是个好机会,但又有了写作本文的冲动。我事多,但没有人比我事少。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再拖了。
但愿这篇文章,至少对得起我,对得起我的时间与对星际的真挚。

上篇 从游戏到竞技
第一章 体育起源与游戏的星际
第一节 体育起源辨析
体育究竟如何起源,众说纷纭。确定体育的最初形态,无疑在把握体育的逻辑规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关于体育起源的学说大概有如下几种:
一、劳动起源说:人类为了生存与劳动需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某些跑、跳、投掷的技能,提高自己在技术、速度、耐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形成了体育。体育是从劳动技能发展而来;
二、军事起源说:人类为了在军事冲突中获胜,而进行骑马、射箭、摔交格斗等等训练,从而形成了体育;
三、宗教起源说:在原始宗教中包含了众多的祭祀、竞赛的活动,这是后世体育发展的先河;
四、游戏起源说:人们在余暇时间中从事游戏,发展了自身素质与技能,形成了体育。(以上参见《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第38页)
除此之外我还见到过教育起源说,这种说法明显是针对“体育”一词的狭义用法,故不在此讨论。
我认为,只有游戏起源说是最令人信服的。
我们首先看看语言对我们的提示。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世界,是一个不断累积的、充满着人类智慧的世界。任何语词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都有背后深刻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想一想,为何我们所谓的公平竞争在英语中是“fairPLAY”?为什么“game”一词又可以表示“比赛”?当然这不能构成论证的例子,但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思路与方向。
最为有力的例子是“sport”一词的词源与演变。《体育社会学》指出,“sport一词源自古希腊拉丁语 deportare,意指余暇时间的各种活动”,是早在原始时期就有的“狩猎人、采集人、农耕人在闲暇时间里所进行的娱乐活动”(分别引自该书第92页、 91页)。现在我们说到sport是指运动或者就是特指竞技运动,本来的意思已经很少有人使用。这就提示着我们,现代化的竞技运动掩盖了体育娱乐的本源,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重新发现作为游戏的体育。
其次我要说明,我开始说“体育是一种文化形态”,这里的“文化”包含着强烈的“独立”意味。在下篇我会阐述,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是自由的人,独立的人,文化也是自由的文化,独立的文化。独立的文化意味着,它只以自己的方式关注人的存在,而不被任何其他文化形式加以利用,不作为达到某种外加目的的工具使用。从这个角度看,体育的基本动作可以说来自劳动,但劳动决不可以作为体育的最初形态。人所进行的跑、跳等技能训练,归根结底是参加劳动生产必要的准备过程,是一种劳动技术教育(参见《体育美学》第29页),不具备独立性。比如射箭本身是一种捕猎方式,但射箭运动则是在射箭捕猎的功能消退之后人们为了消遣与娱乐而设立的休闲方式(参见《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第307页)。可见,劳动起源说不能体现体育的独立性。
军事起源说也基本面临相似的困境。《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明确指出:“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世纪以前体育文化不可能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也不可能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的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的形态仍然是不独立的,体育被视为实现政治和军事目的的一种手段。” (该书第79页)因此,军事起源说也应当放弃。
宗教起源说道理类似,但是要复杂一些。“宗教”的概念在这里我认为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的古希腊向神“献祭”的活动,这里面的体育活动从属宗教的性质较为浓厚,即使奥林匹克运动也是如此,其辉煌的“人的展示”的意义,是后世逐渐开显出来的。另一种是指原始宗教。我们常说,人类最早的文明形态就是原始的图腾崇拜与巫术活动,这种活动后来逐渐分化为政治、法律、诗歌、舞蹈、音乐等等,体育自然也包含于其中。应该说这种“起源”的意义和我的“起源”理解不同。我所说的“起源”,是体育的最初形态,是能够作为一种独立文化形态获得确定的状态。巫术本身是为体验与祈求服务,包容的内容又过于广泛,因此可以算作“前体育”形态,但不能作为起源。不过这个根源也在体育后世的发展中获得体现,这部分在下篇会有所论述。

而只有游戏,才是古代体育独立姿态的唯一体现。在理想状态下,人在进行游戏时,不带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他们不“为着什么别的”而游戏,只是追求精神上的轻松愉悦、无压迫感,充分享受游戏。人在游戏中实现了最初的自由与独立的状态。在远古人一直受到生存环境的严酷挑战之时,游戏搭建了彰显人自由性质的舞台,这应该是体育十分引以为豪的事情。
从历史上看,游戏起源说有着较为充足的材料支持。有资料称,“从公元前30世纪起,古希腊克里特人的舞蹈、斗牛、拳击和摔跤等活动已经带有最初的娱乐倾向”,而这种娱乐性在后来的军事与宗教的价值所掩盖了(引文与叙述参考《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第49页)。可以看到,军事与宗教的意义是后来赋予体育的。
从游戏起源论我们还可以作出推论,就是游戏不只是在体育开创期为体育独立性起作用,体育产生之后,任何一种体育形式的产生历程,也必然要以游戏的姿态开始。这在后世大多数体育形式的出现中也得到了验证。《大学体育教程》中写道:网球最初是中世纪法国传教士为了派遣教堂生活的枯燥,发明的手掌打击小球的游戏;篮球最初是把足球与冰球的规则结合起来,把美式足球室内化的游戏;排球是用篮球胆在拍来拍去使球不落的游戏(参见该书第313、241、265页)……一种新颖游戏形式的诞生,也许就意味着体育大家庭中一个新成员的加入。
从更高级的意义来说,游戏作为人存在的独立性体现,人每开发一种新的游戏,就是人生存空间的一次拓展。人在与原始环境搏斗的阶段不可能产生游戏,只有在人基本适应了原始生存环境,(暂时)摆脱了生存的压力与困扰时才会进行游戏。当人适应了冰天雪地的环境,又产生了冰雪上的游戏。现在的极限运动,正是这种人要拓展自己生存空间的尝试。电脑与网络的世界是完全人造的,但在这个新的环境中,人是否能以独立的姿态进入这个世界,而不是为技术所异化、吞噬?电脑游戏、网络游戏的出现给了我们答案。星际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无论是人与电脑游戏还是与其他人游戏,最为本根的状态都是“自由自在”。它虽然有着明显的现代意味,但游戏精神却是与传统形式一脉相承。至于星际与网络游戏的区分,在后文进行论述。
总之,通过语言、史实、文化独立性等多种角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就是游戏最有资格作为体育的最初形态。对于我们论述的星际来说,以“星际最初的形态是游戏”来否认星际具有成为公认体育形式的可能,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节 游戏的星际
首先解释一下,所谓“游戏的星际”就是“作为游戏的星际”,再简单说就是把星际仅仅作为一个游戏来看待,后面有“竞技的星际”这种类似的说法,就不一一解释了。
星际从什么意义上说是一款游戏?前面已经涉及了一部分,就是星际具有游戏精神。在这里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游戏”一般有哪些组成要素,再看看星际是否具有各个要素。
首先,游戏最重要的就是“娱乐性”,就是“好玩”。人不能在枯燥无味中体会自己的生存意义,也不能总是从高深的思考、追求理性中获得乐趣,人需要一种轻松、简单的形式,在可以舒展的空间内尽情欢娱。星际游戏虽然有着繁琐的规则、数据,但是如果仅仅是游戏,很多东西只需要略微知道,甚至一点也不知道也不影响游戏的开展。星际的游戏工具——鼠标与键盘,则是任何电脑都配备的,玩家只要具有一般操纵电脑的能力,就可以自己摸索着开始游戏。至于玩家是否在星际中获得了快乐,我认为是不言自明的。
其次,游戏必须经过“构造”或者“虚拟”。《体育美学》指出:“运动不是自然产生的运动,不是生物本能的表现” (该书第36页),人进行的游戏、运动不同于人任何一种其他形式的活动。自然的世界中,人总是要处在自然规律的约束中,要不断与自然环境进行搏斗以保证自己的生存。而要达到轻松与愉悦,人就要“构造”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这就是游戏的空间,一个“虚拟”的空间。这个特点集中体现在游戏的“工具”上。赛跑必须在“跑道”上进行,即使这个跑道是家门口的马路,它在我们赛跑时也不是作为一种交通要素存在。像球类运动就体现得更为明显,自然界中根本没有也不需要 “足球”、“篮球”这些概念,这些都是人类的创造。同样的道理,星际的游戏工具就是电脑、鼠标、键盘、网络等等。星际与传统游戏的不同,只是构造的游戏工具更加复杂,更附加了当代科技的特征。关于星际游戏的虚拟特征,在下篇还会有所论述。
再次,游戏必须拥有“约束力”。《体育社会学》把竞技体育之前的体育形态分为“玩耍”与“游戏”,而从玩耍到游戏的关键,是“简单的裁判规则和裁判方法”的产生(参见该书第94页)。其实规则本身也是一种“构造”的体现,不过这里更强调一种约束的作用。通过规则的约束,参加游戏的成员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参与游戏,并通过把握机会、利用条件获得胜利。
最后,游戏少不了“人的参与”。游戏是人所设计,也是人所进行,无论个人还是集体的参与,在游戏中人都会进行“对抗”的基本活动。对抗是人与人或者人自我的对抗与挑战,这是人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有时候说玩得“过瘾”,其实多半是指对抗获得了充分的开展。对于游戏特征的后两点,星际包容的内容相当丰富,已经远远超越了简单的游戏,这些内容将在后面论述竞技特征时展开。
总之星际作为富有当代性的游戏,包含着游戏的精神与理念,有着充足的理由在体育大家庭中获得自己的地位,并作为竞技之源不断发展。游戏要想获得推广而形成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体育形式,必然要达到竞技体育的阶段,因为在竞技体育中,人的素质、技能、形象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展示,人的自由竞争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抒发。而这些,也正是独立的体育所要达到的高级目的。可以说,是 “体育精神”决定着体育必然要发展到竞技的阶段。在这个艰难的历程中,游戏的因素有的被削弱,有的被增强。虽然游戏与竞技联系密切,但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而且,并非所有游戏都实现了向竞技飞跃,总是要有一些“内部条件”决定着一个游戏的前途与命运。这种决定力量究竟是什么,星际是否具有这种力量,则是以下需要讨论的内容。

第二章 游戏与竞技的区别
如果说游戏是体育的最初形态,那么竞技体育就是体育的最高层次;我们平时也常常将“竞技”与“体育”混用,可见竞技体育对于某一种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可以说,体育发展到今天,影响能如此深远,竞技体育起了主导作用;竞技体现的体育精神内涵和起到的文化作用,也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本文既然要说明星际争霸作为体育形式的合理性,以下讨论星际作为竞技形式的可能性就是题中之义了。
前面说到,一种具有独立意义的体育形式,最初只是游戏。而众多历史悠久的体育项目发展到今天,也没有能够作为正式的竞技项目被广泛的群体认可,只是作为普通的娱乐形式而已。这一点在民族性的体育活动中最为明显,就像中国传统的蹴鞠,最终也没有发展为现代意义的“足球”这种竞技项目。这固然有诸如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但是一种体育形式的内部,是否蕴涵着其自身发展的逻辑规律,而决定着它能否发展到竞技这个环节呢?
我接受《体育社会学》的说法,肯定这种规律的存在。该书在谈到体育从玩耍到游戏再到竞技体育的演进过程时,列举了五条规律,基本是:自发娱乐性的减少;准备条件更复杂,更依赖社会组织;规则更严格;功利性更明显;更具有高级文化特征(参见《体育社会学》第94页)。不难发现,娱乐性减少、准备条件更复杂,是因为游戏当中必然存在的“对抗性”上升超过了“娱乐性”,此时的对抗不仅是游戏当中人与人的简单交流的形式,而有着更为复杂的功利性与更为明确的取胜目标;高级文化特征的存在,是因为在竞技中有着更多的 “人的展示”。因此我将游戏飞跃到竞技的因素统称为“间离性”,即“使游戏和竞技相分的因素”,它包括规则、对抗性、展示性三个方面,在游戏阶段多处于隐性的状态,在竞技阶段才真正地发显开来。更进一步说,如果一种游戏活动包容着“间离性”,它就不可避免地“要求”发展到竞技的阶段,无论过程如何曲折,这种内在的能力就如同“命运”一般引导着它的发展方向,任何人的力量都只能加速或阻碍这个过程,而不能使它完全停止。而星际之所以发展到竞技阶段,就是这三个方面的内涵得到了充分的开显。以下我就试图从这三个方面,对星际能够成为一种竞技项目进行论述。

第三章 竞技的可能性(1)——规则
什么是“规则”?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体育规则基本是这个概念在体育中的表现。从广义上讲,体育规则除了规范体育活动本身如何进行,还包括诸如如何进行赛事组织、如何挑选裁判、如何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安全等等“外部的”规则,而且这些内容是成熟竞技项目的集中体现,而内部的规则也许只是“游戏”规则而已。不过,外部规则一定要经由内部的基础才能获得意义,即如果一个项目的规则和体育精神直接相悖,根本无从规范,严格性无从谈起,再成熟的运作与组织都不能实现完善的竞技;相反,如果内部的规则的特性能够使游戏向竞技发展,那么外在的努力才有意义。星际争霸的情况无疑是后一种。
简单地说,无论何种规则所要实现的体育精神,无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平竞争而已。我认为,“公平竞争”包括两个方面:一、规则保证竞技的双方处在平等的地位,不预先设定任何对哪一方有利的规定,并有着严格的、可操作的实现方式;二、双方都可以平等地在规则构建的框架内进行竞争,规则在一定的范围内保障选手可以全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去争取胜利,但不是利用规则的漏洞,比如违反规则还能够获得好处。比如赛跑,运动员一定有相同的跑动距离,也一定处于同一起跑线(即使不是直线);这种规则导致比赛中选手位置的相邻,而选手可以利用此点进行战术的判断与选择。
星际争霸的游戏规则十分明确地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而且有自己的独特性。星际规则的公平与众不同,其中存在三个游戏设定截然不同各成体系的种族,每个种族又都有自己优劣不同的特性,如同三国鼎立,三个完全不同的国家构成了外在的平衡态。如果说象棋由于双方的棋子与走子方式完全相同而构成“对称的平衡”,那么星际的规则可以说就是保证“非对称的平衡”,这种情况在其他项目中相当罕见,五子棋规定先手不得“双三”、“长连”等也可以算做小范围的非对称的平衡(因为其他的走子、获胜规则等也是对称的),但象星际这样三个大的体系的不对称平衡,是体育史中几乎绝无仅有的。星际规则的严格显而易见,游戏中几乎一切的元素,都可以用数字进行反映,而且电脑程序的执行,完全排除了任何人为裁决的弊端;另一方面,星际中包括种族、兵种、建筑等每一个游戏元素,几乎都可以通过选手的控制而获得利用,从而为选手的意图进行服务。
毋庸讳言,星际在产生的那一天起,规则的变化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其中尤其以“数据”与“地图”两个因素变动最多,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个现象是否说明星际规则的不完善,甚至是不公平的呢?我对此的理解是:
一、任何体育项目的游戏规则都在不断变化,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一些规则,如足球中守门员不得手接本方队员脚踢的回传球,NBA中的24秒违例等等,都是在体育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的。这说明达到终极的公平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如果对于足球篮球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运动能够抱有理解的态度,就更不能苛责一项刚刚有几年发展的新生项目;
二、虽然星际规则几乎一直处在变动当中,但是变中也有不变:从资料篇《母巢之战》这个通用的比赛模式开始,兵种、建筑的数量与基本功能就没有做过调整;游戏数据自从2001年v1.08(游戏版本,v代表version,以v1.00为最初版本,以后推出的修改版本依次为v1.01,v1.02等)推出后,也没有进行任何改动。这说明星际的规则在不断变化中找到了一种稳定的形态,也是在某种层面上最为理想的公平状态;
三、星际数据虽然几年来一直没有变动,但是关于“星际是否平衡”的争论却从来就没有停止。从某种意义上说,规则公平与否的讨论是抽象的,或者说从来就没有一种客观存在的公平规则,任何规则的公平最终不但要靠人来检验,而且要靠人来实现。有文章说,80年代的比赛,如果对方的队伍里有普拉蒂尼,教练甚至会告诫本方队员不要在禁区前沿犯规。(参见《影响世界足球100位名人排行榜》第51页)一般认为防守队员在被对方突破后采用犯规是一种战术行为,对进攻方是一种不利,但普拉蒂尼则依靠精湛的任意球技术使对方甚至不敢犯规。又如NBA中比赛快结束时,落后方采用犯规战术来争取比赛时间,但只要进攻方队员保证自己的罚球命中,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手中。犯规是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集中体现,但犯规选手却从中得到好处,这应该说是规则不尽完善的地方,但选手却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竞技的公平。星际在采用v1.07时公认人族是最弱的,但是那个时代最终的王者,恰恰是人族选手。这种例子在星际中不胜枚举。
四、近几年星际规则在数据方面保持了基本的稳定,但从韩国比赛的情况看,地图依然保持着一定的更新速度。我认为这是一种新颖的规则理念在起作用,这种规则理念的核心有别于传统的以“干预”和限制为主,而是尽力提供一个可以让选手自主发挥的空间,即把规则的保障作用提高到极致。体现这一点最为明显的是规则中关于“操作”的修改,比较著名的是v1.04和v1.12的两次修改(v1.04: If you have multiple Carriers or Reavers selected you can build Interceptors and Scarabs for all of them at the same time. v1.12: Added right-click feature that will set your building rally point. Added shift-# to add a unit to a control group.见两个版本补丁中的文件patch.txt)。而地图的不断变革同样是本着这种思路,在平衡的基础上让选手尽情的发挥。尤其在韩国顶级的比赛中,并不是一个地图具有很好的平衡性就一直沿用至今。我不否认其中有商业因素,但从规则的角度讲,操作的低频变动、地图的高频变动,包括数据的基本不变,都是要选手不断调动自己的能力来实现公平竞争,也使得星际项目的内涵得到不断挖掘,从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总之,星际争霸的规则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设计,并且从精确性、严格性、保障作用上远远超越了一般游戏的游戏规则层次,从而使星际在这个方面具备成为竞技的可能。

第四章 竞技的可能性(2)——对抗性
前面说到,星际规则使得它的内涵得到不断挖掘,其实所谓“内涵”,就是星际作为竞技项目,它的内部有多少竞技的潜力;而对抗性,或者说对抗的潜力,就是竞技潜力的集中体现,因为游戏内部有多少对抗的要素,直接关系到自身发展过程中娱乐性能否下降,关系到由于竞争导致的功利性上升,因此对“对抗性”的论述,理应成为一个重点。我要做的工作,就是尽力从其内部发现这些要素。
星际究竟具备哪些对抗要素呢?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作为游戏,除了“无形”的规则进行保障外,“有形”的实体无外乎是“游戏者”、“游戏中介”与“裁判者”。裁判者是规则的实体化,在比赛过程中不参与对抗,剩下的二者构成了游戏中最基本的两个对抗要素:在足球比赛中就是球员与场地、服装、球鞋等等,在星际中就是选手与和比赛相关的硬件设施。
第一节 硬件设施
就像短跑名将都拥有特别设计的跑鞋一样,星际知名选手也拥有自己惯用的鼠标、键盘等等。星际的比赛要求操作高度的精确性,硬件的优劣因此而显得至关重要。好的硬件配置,能够让选手在比赛中得心应手;反之,如果没有在硬件上的充足准备,选手的发挥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因此有选手在比赛开始之前需要大量的时间反复调试,如韩国著名选手朴泰民甚至有“SETTING民”的外号(这与古力特在开赛前要用20分钟系鞋带一样,不排除有心理调节作用)。至于硬件优劣的标准,既有一定的客观属性,又有选手自身的感觉,由于涉及专业知识较深,故不在此展开。
总之,硬件设施的对抗是历来体育比赛重要的一环,在星际比赛中同样有重要的地位。硬件中包含的经济、科技因素也不言而喻。普通玩家为了娱乐目的不需要特意购买专门硬件,选手则不可以,故硬件设施构成了初步的间离性。但是需要指出,硬件配置毕竟是对抗“外沿”的部分,真正的对抗来自于人的素质;也只有通过人的较量,外沿性的对抗才有意义。正如英特尔中国区市场总监庄海欧所说:“电子竞技是把竞技、科技结合起来,科技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把技术、应用、竞争技巧结合起来,考验人的综合素质。”(参见《中国电子竞技面临概念透支》)以下我们就来看看对抗的核心部分——人的素质的对抗。

第二节 人的素质
我还记得大概一个月前的北大清华与韩国留学生的星际比赛中,当中方选手在一般认为不利于自己种族的地图上击败了对手时,解说员激动地呼喊:“这充分说明,决定比赛最终胜利的,不是地图,而是人!”的确,人的素质永远是比赛的核心内容。
什么是“素质”?对于这个概念,比较简单的方法是从外延进行描述。我们可以轻易地列举出许多方面的人的素质,如身体、智力、心理等等。以下我就对星际究竟从素质的哪些方面展开对抗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身体素质
一种自然而然的想法是,星际比赛中选手一直坐着进行对抗,身体素质基本没有得到什么展现,因此也不重要。我认为,不说身体素质是否得到了展现,单单从“展现”推论“重要性”的这种逻辑就不是很恰当。星际比赛主要以智力的对抗为主,但身体素质是智力对抗的基础。我们常常看到韩国联赛中五局三胜的大战,到最后时刻双方都大汗淋漓的景象,并不都是心理因素的作用,选手如果精力大量消耗,竞技水平也很可能出现大幅度下降。更有人提出“长时间星际疲劳综合症”的概念,即平时长时间不规律的练习,最终可能事与愿违,其原因就是忽视了身体的健康(参见《星际老鸟:你今天注意健康了么?》)。试想,一个选手平时忽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在正式比赛的最后关头出现严重的疲劳现象影响了发挥乃至最终的结果,这难道不是身体素质这种潜在对抗在发挥作用吗?
应该承认,对星际比赛中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有一个标志性事件的促进。在2004年韩国的OSL星际比赛中,罗道贤选手在比赛开始之前突然晕倒,以至于比赛不得不推迟进行。据事后了解,该选手的晕倒,正是因为平时训练过度,作息时间无规律。自此以后,韩国官方要求各个俱乐部严格制订作息时间,而健康观念也逐渐为众多选手所认同。在《星际老鸟:你今天注意健康了么?》中,作者为想成为真正星际运动员的玩家列出了详细的健身方式;据说著名魔兽选手李晓峰每天也进行慢跑、俯卧撑的调节性锻炼,而魔兽与星际的比赛形式又有众多的类似之处(参见《ZT游戏精神是什么?(有关于星际的部分)》)。
总之,身体素质因素是任何体育竞技的基础性因素,星际比赛也概莫能外。对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也从一定意义上形成了间离性。如果把星际只是作为娱乐,那么身体素质无须进行考虑,我们经常说过度游戏伤身,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而把星际作为竞技,就不能忽视身体的素质。当然,这种间离性仍然只是初步的,起到最大间离作用的则是下面的部分。
二、基本能力——APM与操作能力
任何体育项目都拥有一定的基本技术,如足球中的盘带、过人、射门等等;掌握熟练的基本技术,是获得胜利的基本条件,这在星际中的反映就是APM与操作能力。
所谓APM,是英语“Action Per Minute”的缩写。星际比赛中选手的主要动作,就是不断地靠点击鼠标和敲击键盘表达自己的意图,这就是所谓的“Action”。星际选手的APM以及详细的信息,可以通过一种叫做BWChart的软件对replays(星际具备一种保存比赛录象的功能,保存好的录象就是replay)进行分析。在同等的时间内,拥有一定数量的对电脑下达命令的机会,无疑是取胜的必备条件。进行星际比赛时,选手对鼠标与键盘的使用绝不同于我们平时工作中的使用方法,也与普通玩家表现出明显的不同。首先,职业选手在理念上对APM有相当的要求,而普通玩家则并无刻意把APM提高到一个地步的客观压力;其次,通过 BWChart的分析,一般职业选手的APM以及相关数据上,都表现出与普通玩家截然不同的“高效”,比如APM总体高,快捷键使用比例高,按键错误比较少比较少等等。(参见《[原创]从APM、HOTKEY到中国电子竞技职业化》)
所谓操作能力或者一般简称操作,从广义上说与前文提到的 “Action”有类似的地方,即对鼠标键盘的使用能力;但这里的操作能力是一种狭义的概念。我们知道星际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高度的可控性。可以参照一下象棋中的“吃子”的规则,一般来说,当对方的一个棋子处在我方某个棋子可以一步移动到的地方,该子就是“可吃”的,而只要我走了这一步,该子就必然被吃且我的棋子保留在它的位置。但在星际中,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我方有多少“棋子”参与“吃子”,“吃子”的原则是什么、采用的路线是什么,都直接关系到最终能否“吃掉”对方和损失情况。所以这里的操作能力是指一种对部队的“控制能力”,通过控制(control),来达到最大限度杀伤或干扰对方、最大限度保全自己的目的。和操作直接相关是兵种的特性,每一种部队由于性质的不同,操作的方式与目的也不同,但是基本可以把对各个兵种的操作划归为基本技术。这些技术是职业选手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普通玩家的掌握程度,则明显差于职业选手。从另一方面说,操作能力不仅仅限于各种单一性质的操作,也不仅仅限于局部的细微控制。在比赛中,选手的操作往往呈现出宏观性的综合运用。那么在大规模的场面下的操作,能否也算作基本技术呢?我认为,第一,宏观操作,如一些特定形势下的特定操作,是任何职业选手都要在场下进行千百次模拟练习的,甚至一些在网上流传的操作练习,也同样包含宏观性的操作,因此宏观操作也是一项基本技能;第二,星际争霸发展到今天,基本已经不存在什么秘密的、仅为几个人所知的操作方式,就像有人跟我说,足球的基本动作,除了小罗自创的一些之外,几乎所有选手都会做。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这些基本技术。所以普通玩家除了技术掌握不如职业选手,在对基本技术的理解与运用上也颇有不及,在比赛中对技术的使用更多地流于 “炫耀”,而不是靠它们争取胜利。综合性的操作其实也没有什么深奥的地方,在分解技术熟练的基础上,一是选手的APM保证他能够完成基本操作,二是他懂得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并进行合理分配,而后者就属于后文的“意识”问题了(参见《操作价值理论》)。
APM与操作能力有相似之处,它们共同构成了形式上的间离性因素。有人认为APM和Hotkey是“职业基本技能的一种规范化”,“好比银行工作人员熟练的点钞”(参见《[原创]从APM、 HOTKEY到中国电子竞技职业化》)。应该说,以APM为代表的、可量化的数字,可以反映职业选手与众不同的竞技状态;而操作能力相当于“点钞”的基本训练,却不能直接以数字进行反映。间离作用的最集中体现,就是韩国著名选手林遥焕带来的变革作用。大家公认,林遥焕之前的星际选手,对APM基本没有什么概念,对于操作的重要性也显然估计不足。这种情况说明,星际此时还没有获得一种独有的竞技特色,即使算作体育项目,也没有从内涵上与棋类完全地区分开来。林遥焕将APM与操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显了星际强大的可控性,确立了星际具有独立性的竞技语言。同时,老一辈的选手因这种冲击或力图适应,或逐渐没落;普通玩家要想成为真正的职业选手,就不得不在APM与操作上付出巨大的努力(参见《韩国星际人族皇帝BOXER全接触[组图]》)。至此,星际作为竞技的间离化完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当然,单单以APM和操作能力划分普通玩家与职业选手毕竟是片面的。众多的民间高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较高的APM(甚至APM能够超越一些职业选手),在操作方面也相当的熟练,但在实际的对战中仍然感觉差距明显。可以说,APM与操作能力是“形式”,是“用”;而“体”,则是一般星际圈内常说的“意识”。

三、 意识——围绕“资源”的观念
国家体育总局对电子竞技总体下的定义是:“电子竞技运动就是利用高科技软硬件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星际争霸作为电子竞技项目的中坚力量,具有不可否认的高强度的智力对抗。而在星际圈内,智力最直接地体现在“意识”一词的含义之内。
什么是“意识”?一般我们使用这个词,基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高中政治课本上“物质决定意识”的意识,简单说就是存在于人脑的、非物质性的东西;这种定义中比较明显的是,“意识”作为一个名词形式出现,虽然有“反映物质”的能动性,但不可避免地具有“实体化”的趋势(仿佛有意识这样一个可感的“东西”)。总之,这种定义基本说明意识的“静”的形态。还有一种“意识”是指“觉察”,比如“意识到现状的危险”等等,很明显,这是意识“动”的形态。我不得不佩服第一次在星际圈内使用这个词的前辈,因为在星际比赛中,选手体现的“意识”虽然作为名词使用,但可以说综合了两种意义:一种是“静态”的“了解”,这在比赛之前就已经定型,包括对游戏本身、自己、对方的综合认识(参见《提高星际水平之意识篇》),是比赛当中起到基础作用的意识;另外一方面,“意识”在比赛中又保持绝对的动态,选手需要不断地搜集赛场的信息,通过大脑迅速进行分析综合,并迅速地作出反馈。“意识”可以说包含了整个的过程。
“意识” 的概念在星际的历史发展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没有加拿大选手佩特里对于多兵种配合作战的理念的出现,星际充其量只是靠部队数量不断堆积而获得胜利的蛮斗,甚至星际比赛就不配称作智力的对抗。“意识”推动着星际比赛的发展,一批批星际界具有极强开拓精神的“大师”,也在不断扩充着 “意识”概念的范畴。网上有众多论述星际意识的文章,总的来看,我认为“意识”涵盖的范围,越来越体现出以“资源”为核心的特点。
从广义上讲,所谓“资源”就是一切可以被利用而为某种目的服务的条件。“资源”在星际的游戏中具体地表现为“矿产”或“气体”的能源,构成了自己的特色。这里我所说的“资源”含义更广,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凡是能为比赛胜利服务的条件都可称作“资源”。简单列举一下,就会发现“资源“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以上所说的外沿性的鼠标、键盘;身体素质、APM、操作能力,游戏内部的能源、兵种、地图特点,对手的甚至自己的战术心理特点,比赛的中的信息、气氛、时间(时机)……无不可以作为在比赛中争取胜利的资源。以资源为核心,选手首先要确立的就是对“资源”的静态了解——什么是“我”可用的资源,这些资源如何可用;其次是比赛当中的动态的判断——“我”现在有何资源,“我”该如何获取资源,“我”该如何运用资源;然后就是要迅速地把对资源的理解与判断表现出来,就是跳出意识而表现为具体比赛动作的阶段了。一场星际比赛在意识形式上的较量,就是双方选手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判断”与“反判断”,“表现”与 “反表现”的过程。
我认为,星际作为智力的对抗,在意识上明确表现为“以资源为核心”,导致了星际一种与其他体育项目截然不同的新颖理念,就是星际对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最大化的追求。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对于“时间”的把握。星际中有一个战术术语,叫做“rush”,基本意义就是“快攻”。这类战术的要点,就是舍弃其他任何条件、一切以迅速生产某一种或某几种部队为核心,并用这部分部队对对方构成威慑甚至直接取得比赛胜利。rush取胜的关键在于它的突然性,也就是按照对方正常的发展思路,尚不能对本方的核心快攻部队构成有效防备时,这种部队已经出现。Rush的战术有很多,有的战术不过是把部队的出现时间提前了十几秒或者几十秒,但就是这短短的一段时间是可以利用的对方的薄弱环节,从而能够获胜。而一般比较正规的作战中,战机,如对方发展的薄弱时期、对方出现的失误等也是稍纵即逝。Rush与防守rush,战机是否能够把握住,当然需要一定的APM与操作能力,但在选手进行操作的背后,仍是选手讲求高效率的资源观念在起作用。因此在比赛中选手的行动,无不体现着分秒必争的意识。把效率计算到每一秒,这种场景也许只在篮球比赛的最后一分钟双方比分接近时才会出现,但在星际中则几乎是贯穿全场比赛的。而在其他方面,兵种特性的最大发挥与对对方最大限度的遏制,地图重要战略位置与能源点尽全力的抢占、反抢占……都是此种理念的体现。星际的在对抗中所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刺激”也源于此。

以资源为核心的意识,构成了星际作为竞技的核心间离性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源”是一种价值的判断,简单说,一个事物只有在对“我”“有用”时,才能构成“资源”;在对“我”用处很大时,才构成“我”优先考虑获取的资源。也就是说,“资源”的意义是人赋予的。面对相同的情况,一个职业选手就能够在其中发掘比普通玩家更多的资源,在对“资源”的理解与运用上也更深刻。除了以上提及的能源之外,我们可以看一看职业选手在兵种的理解运用上体现出的高人一等。在一篇叫做《Protoss的3个光辉时刻和3个低谷》的文章中,作者描述了他观看前文提到的佩特里比赛时的感受:“对于当时对星际还只是有很肤浅了解的我来说,那一仗简直就是眼界大开,原来白魔破小狗加飞龙这么强,原来TEMPLE这么有用,原来Zerg 也怕Dark,只要你有海盗船……”这里面提到的诸如“白魔”、“TEMPLE”、“Dark”、“海盗船”等等,都是星际中的兵种。佩特里对它们的重新组合运用,的确让当时的玩家“眼前一亮”;尽管佩特里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职业选手,但是作为竞技的直接参与者与玩家、观众的差距已经凸显。当然,随着星际比赛不断的发展,玩家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比赛中也越来越少地看到那种令人“眼前一亮”的场景。但正是对一些逐渐逐渐熟悉与固定的资源的理解,体现着选手的竞技素养,以至形成个人的竞技风格。水平到达一定高度的选手们,在理解与运用的特点上往往表现出自己的独到之处。这使得很多普通玩家再如何努力地学习和模仿,也难以领悟其中甚至不可言说的精髓。这里又不得不提到林遥焕选手。从他成为顶尖高手以来到现在,“Boxer(该选手比赛时的常用ID)的运输机”一直是星际圈内津津乐道的话题。在04年(或者05年初,文章时间不详)尚有人针对当时的比赛称赞道:“这样的对抗看起来,不得不佩服BoxeR:同是一个运输机,在他手里,时机、位置、数量、都是最恰倒好处的。” (参见《从BoxeR晋级MSL的恶战再谈聪明>>操作》)当然不排除这里面有操作能力的参与,但是一种战术风格的形成没有“意识”的支撑,绝不可能成为经久不衰的取胜法宝。而在错综复杂的比赛局面下,职业选手要求的意识的精确、灵敏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精神,更是常人所难企及。
总之,“意识”概念涵盖范围之广,在星际中所起作用之重要,以资源为核心的观念之独特,直接反映着星际高水平智力对抗的重要特性,并体现着众多体育项目中自身不可替代的独立姿态。
四、心理素质:
我认为,心理素质不同于以上的各种对抗要素,可以称之为竞技的辅助性因素。它的地位十分微妙:心理素质以及比赛的心态和选手的水平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心理素质与心态却影响着选手实力的发挥,乃至对比赛结果产生关键的影响。这在现代体育比赛中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在星际的比赛中,心理素质的地位也许超过了其他的体育项目,因为星际的比赛过程大量依赖思维,星际比赛的动作要求又是非常精确,任何心理上微小的波动,都会产生生理上的反应,进而对意识与操作构成难以预料的影响。体育界的专家张路在接受《人物》节目时指出:“选手应注意控制自己肌肉动作的这些肌肉群的状态,电子竞技最主要是用手指,手指运动的主动肌是在掌侧,如果适度兴奋是好的,但是如果泛化了,连背侧肌肉的兴奋点也兴奋起来了,不该用力的肌肉也用力了,那么就会出现僵硬……”说的同样是这个意思。(此部分内容可参考《xiaoT:战局是影响比赛者心理的最直接因素》,有详细论述)
星际中大量存在着心理素质的对抗。许多实力相当的比赛打到关键时刻都是意志的较量,甚至有的比赛就非常明显地体现着心理战的特性。在此我们仍要提及林遥焕选手。在韩国 OGN电视台一次评选经典战局的活动中,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战局,都是林遥焕选手在极端劣势的情况下顽强拼搏,最终上演大翻盘的好戏。而他著名的心理战则是 2004年与自己老对手洪榛浩5局3胜的比赛中,三次使用相同的RUSH战术而迅速获得胜利。
对于一个职业选手,他应该无论胜负都保持平和的心态。比赛过程中,进攻受挫要冷静,采用投机战术被发现后要灵活,得手之后要分析,优势明显时更谨慎,完全劣势时更坚定……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想在激烈的高水平竞技圈中站稳脚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心理因素构成了一种更为微妙的间离。
星际中心理素质的间离性还非常独特。我们可以在其他体育形式中看到,当选手获得较好的发挥时,一般会采取一种非常张扬的宣泄方式。足球运动员进球后满场飞奔,乒乓球运动员攥拳高喊,就是与星际共同作为电子竞技项目的反恐精英,队员们之间也是狂吼着互相鼓励打气。但一场星际比赛结束后,胜利与失败的选手一般表情都十分平静,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如获得了冠军争夺战的胜利,选手也会喜极而泣。在比赛环境中需要养成极强的克制与压抑的能力,也许就是因为星际的独特性。



五、准备能力
前面四项,可以说基本体现在比赛之内,而星际比赛的对抗,并不局限在赛场之中。选手在赛场以外为比赛做的准备,其实是场内对抗的一种延伸,就是为场内能够高水平发挥进行积累。准备能力本身不是人的基础素质,但和前面四项联系紧密,又有比较特殊的表现形式,因此把它在这里单独列出。
我在前面提到,作为星际比赛中至关重要的意识,包括静态的“了解”,而且这部分内容在比赛之前就已经定型。因此选手在场下的对抗,首先就是研究的能力。只有通过研究,才能达到了解,才能在比赛中为意识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是多方面的,针对游戏本身,要分析了解各个兵种的特点、用途、操作方式等;针对比赛地图,“各点路程的计算,空间的利用率,高地,隘口可能出现的变数;对手最有可能选取的扩张点,集兵点,进攻路线.....都要同过仔细的地图分析得来”;针对对手,要研究一套“根据对手最有可能使用的战术采取相应的克制战术”,“还有对手对自己战术有什么应对的措施,自己战略上出现了变数,根据对手的风格应该做何种的调整”(以上两段引自《提高星际水平之意识篇》);甚至针对自己,自己有哪些优势与不足,都在研究之列。还有就是基本设施的配备与基本功的训练。在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装备之后,训练就是场外的主要活动了。训练永远是在竞技中获得成绩的必胜之策,多一分训练就多一分把握,尤其在正式比赛局面错综复杂,气氛紧张时,基本功是否过硬,选手的意识判断是否明确清晰,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的训练效果。总之,准备是竞技的基石,构成了潜在的对抗形式。
围绕这些内容,场外的对抗在更为广泛的层次上展开。比如,众多研究可以通过星际的辅助功能或软件完成,如前面提到的replays。这就考察选手对于分析工具的掌握、使用乃至开发的能力。还有,当今任何选手水平的提高都不可能一个人完成,这就考察选手与他人的交流能力,或者他所属俱乐部组织的团队精神。选手平时要非常明确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在艰苦的工作与休息之间找平衡,在研究与训练之间找平衡。此外要保持健康的身体;保持开放的心态,要观察任何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平时不奢望无敌,勇于接受挑战,等等。任何选手在以上的任何方面有所欠缺,可以说在比赛前就酝酿着失败。没有哪个选手敢对于比赛准备掉以轻心。很明显,无论从准备的时间还是质量,职业选手和普通玩家都不是同一级别的。
第三节 无限可能的综合对抗
以上我用了大量篇幅把星际的对抗性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因素。事实上在星际比赛中,各种因素都在共同地发挥作用。选手要以身体素质和硬件设施为基础,以稳定的心理素质为保障,在比赛中运用自己的意识对局面信息不断获取与判断,并通过一定的APM与操作能力体现出来。一个星际选手最完美的表现,就是出众的意识与精准的操作的结合,就是人与鼠标键盘的高度统一。我们甚至有时候很难说清,比赛场面的一个表现是选手突然的灵光乍现,还是平时训练积累的下意识反应。而双方共同呈现出这种高水平的竞技状态时,那就必然是一场精彩激烈的星际赛事。
如果我们再回顾一下星际几年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正是星际大量的基础性对抗因素与各个因素的多种实现途径产生的对抗无限可能性,保证了星际长久的生命力与魅力。用历史的眼光看星际,这种无限可能性通过基础元素的不断开显而更加明确,星际的战术战略思想也层出不穷。《[原创]从APM、HOTKEY到中国电子竞技职业化》的作者用简练优美的文字勾勒了星际战术的进步历程:“对于一个游戏来说,六年是一个漫长的生命,无须标榜星际在游戏领域的不朽丰碑。但从一个游戏的技战术发展来看,它就足以让我们瞠目结舌。从GRRR的克隆Scourge 到SLAYERS_BOXER的Dropship,从D22-soso的机械化打神到TheMarine的纯枪兵灭虫,从NTT的暴SCV到NaDa的暴 Tank,都无不向我们展现着星际战术的瑰丽和多变。历史记载了英雄,同时也淘汰着英雄。留给我们的是英雄史歌般的创造和我们心中的期待,期待新的英雄的诞生和新的篇章的抒写。”又比如前面的rush战术,公认的就有“8BB rush”、“MMF rush”、 “Tank rush”、“hanbang rush”、“V-Gundam rush”、“4D rush”、“Lurker rush”、“zealot rush”、“dragoon rush”、“DT rush”……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更不要说每一套战术中还蕴涵着诸多变化,战术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当然不可否认,星际几年来不断发展,任何元素都已经基本没有什么秘密,但我不同意战术枯竭的说法。第一,星际产生着战术,也在淘汰着战术。各种战术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的成为正统,有的成为一时的潮流,有的则只如流星一般。应该说,星际的战术演变,同时具备“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特征,从而保证星际既不断发展,也在不断规范,而战术的基础固定,也构成了星际普及的重要一环,是星际成熟的体现,而不是战术的枯竭,就像足球比赛中“四前锋”时代的一去不复返,抢占中场攻守平衡的阵形成为主流;第二,星际的原创战术阶段已经结束,但是各个战术不断完善,各种战术不断地“旧瓶装新酒”,却是无论如何不可穷尽的。完善绝对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且恰恰是“完善”,使星际的发展由低到高且不可穷尽。我们的老师曾讲到:什么使经典成为经典?什么使古希腊的哲学像今天这样重视?就是后人的不断“解释”,就是以德国哲学家为代表的人们不断地发扬与继承。体育、星际,也完全如此。像围棋比赛,哪怕后世真的走出一盘与以前某一盘完全一致的棋局,那其中选手的判断思考,每一招行棋的意图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更不能说围棋枯竭了。星际的对抗因素远远超过了围棋比赛,只要人的智能没有穷尽,星际就永不枯竭。
星际的战术,又是以选手APM与操作能力的逐渐提高,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为基础的。这方面笔者一时没有十分合适的例子,但相信有两个问题可以达成共识,一是选手的APM总体上在提高,二是硬件配备总体上更加具有科技含量,更加合理。前面又提到,星际比赛的地图又为选手不断开掘拓新提供着动力。总之,无穷的对抗性来自不断调整的规则,不断升级的硬件,更来自无可穷尽的智能的精华。




第五章 竞技的可能性(3)——展示性
一般来说,选手在比赛中“展现”的竞技意识与技巧、心理稳定等等,都可以说属于展示性的一般外延,不过我们这里所谓的展示性,是一个比较狭义的概念。这里的展示,侧重指选手在竞技过程中体现出的风度、仪表、气质等。展示性的概念通常只出现在体操、跳水、花样滑冰等评分类项目中,因为选手的风度气质直接影响裁判的给分。不过,“展示性”应该是蕴涵在所有的体育项目之中的。在比赛中,选手的“展示”是一种对自己的肯定。通过展示,选手的素养处于激发的状态,心理也达到平和放松积极应对的状态,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比赛的结果;同时,选手展示自己的气质风度,对他所参加的体育项目本身构成积极的外围包装,塑造了一种体育项目与参加者的良好形象,促进了观众对于该种项目的接受与关注,从而推动了整个竞技项目的发展。星际当中自然也有着展示的侧面。
星际比赛在很早以前就有这样一种习惯:当一方认输退出游戏之前,先要打出“gg”,即“good game”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然后再退出比赛;获胜一方也同样打出“gg”作为应答。这种礼节已经逐渐为广大星际玩家与选手认同,“退出打‘gg’”也成为了个人风度的一种体现,可以说已经包含在游戏其中了。不过与竞技中的展示性则不仅局限于此。
严格地说,“展示”的内容不是一种个人的自然发挥,或者不仅限于自然修养。竞技体育中,选手为个人成绩也好,为整个项目的发展也好,需要有一种自觉的“包装”。这种“包装”不能简单理解为“作假”因为良好的比赛风度,很多情况都不是在比赛“之前”养成的的。选手要通过一定的外围礼仪性质的训练,来强化自己展示的意识。通过训练,选手的风度一方面得到培养与塑造,一方面在外面体现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展示”也逐渐不再构成约束,这时选手与项目的整体形象就得到较好的塑造了。这种训练是任何业余玩家都不需要的,因而是一种非常隐蔽且看似可有可无的“间离”。不过我认为,忽视竞技中“展示”的间离性,对整个项目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贝克汉姆的个人魅力对球迷能构成很大的吸引力,天生英俊的面孔只是一方面,在媒体面前的和蔼、健康的形象,也是他个人的魅力之源。对于星际这样一个新生的项目而言,选手更应该注意展示自身的风度与气质,因为他们就是项目的代言,他们任何品行上的问题,都可能降低整个项目在公众心中的地位。林遥焕选手作为韩国星际的旗手,就十分注重自己的仪表风度。有文章称,“保持风度成为他职业生涯步入中期后另一大获胜法宝”(参见《韩国星际人族皇帝BOXER全接触[组图]》)。其中也有很多被迫的付出,比如他绝对不可以把女性的星际爱好者带入训练营(参见《舞指男孩——从电脑游戏到体育竞技》)。而中国选手的素质如何我不敢妄下结论,不过以我个人的观感,星际职业选手们总体上缺少形象包装,但有一种自然的以平易近人的亲切形象。不过,中国选手电子竞技选手却并不给人以良好的总体印象。有人说今年中国WCG某项目的比赛,有名获得冠军的选手开口就是脏话。这也许真的是整个电子竞技项目的“死穴”(参见《亡秦的三户——职业电竞俱乐部的生存环境》,《大众软件》总第207期第114页)
所以我想对中国的星际选手们说,尽管你们已经做了很多,但是客观效果还很不够。星际应当成为电子竞技的一面旗帜,我们的选手应向林遥焕选手看齐。当然我并不主张中国选手连女朋友都要遮遮掩掩,但应该有展示的“自觉”。《[原创] 从APM、HOTKEY到中国电子竞技职业化》一文中,作者指出:“从比赛的严谨态度到面对摄影机的泰然自若,从尊重对手到尊重自己,从言行举止到形象包装我们都有许多个细节值得注意和培养。”这些话实在值得深思。还有就是,我认为星际选手的展示可以不只局限于传统体育的风度翩翩。在星际中,一个高水平的选手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与独立自主性,这些可贵的品质,都应该用大众接受的方式,通过一定包装展示出来。说得再多一点,独立自主,乃是人存在的“本真方式”。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看到“公民”这个词时,显然会比看到“人民”这个词时更意识到自我。我可以说自己是公民,但不能说自己是人民。人长时间在集体的、匿名的状态下生存很可能变得易于服从、平凡、迁就、不负责任、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星际的选手,大多数是在缺少社会认同的条件下展开自己的生活的,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这种人的存在性的展示,是传统体育不多见的。在这个缺少神圣性的时代,星际人不会是圣人,但绝对应该成为“英雄”。
以上三章就是星际间离性的全部内容。由于有精确严格的规则存在,有多方面综合性的对抗因素存在,有选手自身的展示性存在,使得星际没有停留在游戏阶段。间离性为星际迈向竞技之途提供了关键的支撑。
附件:
评论:
来自: Ninja   字节:380  ID:4980  发贴时间:2007-06-10 14:37:33  原贴 
我喜欢看体操和跳水,这些项目,当选手漂亮的完成动作时,观众会感受到力与美,会产生强烈的愉悦;

再说围棋,高手对局,如果没有讲棋的解释,他们大部分的行棋,业余选手是会感到一知半解,甚至莫名其妙的,甚至更惨,囿于棋力,做出自以为的,似是而非的解释。但是当会意到妙手时,也会产生很强的愉快的感觉。

而在观赏高水平星际对局时,这两种愉快,是鱼和熊掌兼得的。



 
来自: 211.157.4.*   字节:1174  ID:5001  发贴时间:2007-06-11 10:26:28  原贴 
写得很透。
补充一下,
GG的习惯不是在星际里形成的。
电子竞技的许多东西其实在DOOM1的时代就成熟了。电子竞技的历史比一般人想像的要久远得多。
如果一定要综合比较的话,电脑游戏似乎比棋类更具体育性质,尤其它对人的压力非常大,星际只要几分钟就可以打完一局,形势变化非常快,大量兵力的快速消亡也会在人的视觉上形成很大的冲击,“激烈”二字,在电子竞技用起来恰如其分,在棋类比赛中,用起来则比较牵强。
不过我更喜欢QUAKE那样的FPS游戏,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既要提高反应速度又要控制情绪,既要疯狂又要冷静。加上大量飞檐走壁的高难动作,整个游戏又很华丽,所以它的观赏性也不容置疑。尤其是高手对决,其技术、战术、反应速度、心理素质都让人叹为观止。不过可惜,这玩意儿群众基础不够,很多人看着就晕,如果说“星际玩家是在缺少社会认同的条件下展开自己的生活的”,玩QUAKE的,要在周围找个人切磋切磋都很难。

其实不管是哪种游戏,它都存在一个问题,无论玩家如何发展技战术,游戏公司总是会想办法用新的游戏来替代它,进而导致老的游戏失去群众基础,虽然这完全是商业的需要,但它确实影响到了电子竞技,至少它增加了成本。魔兽一出来,星际的职业玩家就必须向魔兽靠拢;CS搞了几年,估计很快也有寿终正寝的一天;QUAKE3和帝国很早就消失了;红警,还有人玩吗?还没到社会认可的时候,许多经典就已经走下历史舞台。

——菜鸟西瓜刀  

本文允许匿名评论

发表评论:(最长不得超过128KB)
验证码:


您不能对本文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