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焗奄仔蟹
作者:kitten
1659字节
点击:66540
回复:2498
所属分类:为食
创建时间:2009-11-18 19:33:49
最后修改时间:2009-11-18 20:15:51
舊照片。
生病以後,完全沒有吃這些的慾望了。
先講重皮蟹。
這種蟹應是珠江三角洲的本地薑。
只有四、五兩重,比起過江龍,簡直奀挑鬼命。但它出皮制勝,極受 歡迎。重皮蟹本身是奄仔,即三個月大的青蟹幼蟹,產於香港斗門和流浮山沿海的咸淡水交界。奄仔蟹會經過四次或以上褪殼才算成長,超過五兩的,便是肉蟹和膏蟹。當奄仔換殼時,便稱為重皮,硬殼下有層軟殼,可以連殼一齊吃。真美味。但極難買到,要吃就最好去流浮山一帶。一般七月就可以在街市見到,到九月就吃黃油蟹了。過了九月就大閘蟹了。
奄仔蟹特別之處,是蟹膏的口感比較軟滑,跟大閘蟹有一拼。吃奄仔,蒸好就吃,甚麼調料都不需要。真是美味啊。
不知可比得上京都的間人蟹?
吃蟹想起一件往事。
早年我曾在一間百年老店出版社工作,當時那位老總,很愛吃大閘蟹。但他是潮州人。
潮州話和粵語有分別,潮州話受粵語和客家話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發音方式。潮州話同其他閩南方言一樣都保存古漢語「古無輕唇音」和「古無撮口呼」兩個特點。輕唇音指唇齒音,例如 [f] (比較:廣東話「花」[fa55]) 或者 [v] (比較:客家話「話」[va52]) 而撮口呼指前圓唇元音,例如 [y] (比較:廣東話「豬」[tsy55]) 或者 [œ] (比較:廣東話「靴」[hœ55] )。這樣,粵語:乜嘢met-ye,潮語就變成:地丐di-gai;睇tai=妥toi;殺死sat-sei=刣死dai-si;打爛da-lan=卡掉ka-diou....
於是乎,老板說話就聽不懂,這位也姓陳。跟陳生說話就特別專注,他普通話當然不標準,那時故宮來人,席上他最喜歡講的飲食故事就是在國內組稿時吃熊掌。他發音說成熊jiang3...英文也沒人明白,問題不大,因公司版權部有人翻譯。我們私下說,日文才是他的真正母語吧。他在長崎一間大學讀博士。
因老總喜好,公司上下托他的福,每間九月就可以吃大閘蟹。那時香港有間酒樓叫敦煌,港九都有分店,我們一般去北角分店吃,因離公司最近。我吃了幾年就離開了。再後來,97了,一夜間,敦煌酒樓在香港消失了。後來得知,那裡是法xx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