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滞——评点2008年度十大传媒事件
作者:开心就好
9314字节
点击:19406
回复:717
所属分类:News and politics
创建时间:2008-12-25 12:49:20
最后修改时间:2008-12-25 12:49:20
2008年,媒体常常被不由分说就推到风口浪尖。这一年集聚了人们能够想象到的众多大事件,有我们乐见其成的,也有我们不忍卒读的。这样的高强度、高压力逼媒体必须不断调整谋变。结果就是,我们时而顺风水水,时而裹足不前。年终,我们邀请专家来一一点评。
汶川地震报道成为“开放性报道”的标志性事件
事件回放: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不论中央还是地方、境内还是境外、传统还是新媒体都闻风而动。他们比救援队更早进入震区;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向全国以及全世界受众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现场报道,中央电视台更是首开24小时不间断直播的先河。直面灾难让最大多数受众直接触摸到了灾难,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忍。媒体报道对激发人们参与救灾起到了重要作用。国际舆论对中国政府的救援行动以及媒体表现也给予高度肯定。
【点评】汶川地震令人震惊,而中国媒体的表现以及中国政府开放性的姿态则更让人称道。对比传统上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处理,政府此次对媒体报道的宽容前所未有。主要体现在:突发事件现场大规模记者云集,从未有过的多媒体联合作战显现多视觉、立体式的报道。而在整个报道中所展现的人性化的报道理念更值得称颂。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汶川震情的全方位公开是一次成功的演示,汶川地震报道成为中国“开放性报道”的标志性事件。
三鹿与地方政府联手“管控”媒体,“负面影响”越管越大
事件回放:“毒奶粉”并非一日之寒,早在几个月被媒体披露前的三鹿就接到了多宗投诉,8月1日三鹿甚至已初步查明收购原奶中被掺入三聚氰胺,但三鹿公司却遮遮掩掩,在8月2日给石家庄市政府的报告中,三鹿公司提出的解决办法:“一是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严查原料奶质量,对添加三聚氰胺的犯罪分子采取法律措施;二是请政府加强媒体的管控和协调……避免炒作此事给社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石家庄市政府于是采取内紧外松的做法,直至9月9日才向河北省政府报告三鹿奶粉问题。
【点评】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中,企业与当地政府联手“管控”媒体,按三鹿在报告中所说的“避免炒作此事给社会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其“负面影响”,指的是对当地企业和政府利益、形象的所谓“负面影响”,至于对国家、对全社会、对广大民众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却可以全然不顾。由于信息迟缓公开和处置的拖延,错过了最佳化解危机的时机,受害范围扩大,国家形象严重受损。顾及自身的所谓“负面影响”,却将“负面影响”放大到了全社会。三鹿和当地政府也最终作茧自缚。
“瓮安事件”推动观念转变:敏感群体事件也要迅速公开
事件回放: 6月22日,贵州瓮安县中学生李树芬意外死亡。由于政府前期的不作为,致使不少人轻信了“权贵子弟奸杀”之说,终于酿成民间大规模不满的爆发,瓮安县党政机关均遭到冲击。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亲自出面调研,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与此同时,对不作为的领导采取组织措施,对“打砸抢烧”中构成犯罪的人员予以坚决打击。全国许多媒体也几乎毫无阻力跟进采访报道。由于信息的透明公开,当地秩序很快恢复,突发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置。经过贵州权威法医专家组重新尸检,再次确认死者系溺水死亡。不过,“瓮安事件”成就了网络热词“俯卧撑”。
【点评】“瓮安事件”最终得以妥善处理,与贵州省委、省政府下决心公开信息以引导舆论密切相关,这应推动我们观念的转变:敏感群体事件也要迅速公开。过去对群体事件不报道的理由:太敏感!有人担心报道后会像“瘟疫”一样传染开来,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也许能掩盖住。但在新媒体高度发达年代,境内不公开,境外公开;传统媒体不公开,网上公开;权威信息不公开,谣言满天飞。正因为敏感,所以更要公开,不然付出的代价更大。
北京奥运显示大传媒新格局
事件回放: 北京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首次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独立转播机构,并对新媒体的转播权进行授权拍卖。央视网联合新浪等8家商业网站实施了联合转播,并与人民网、新华网等174家网站进行了公益性联合推广,缔造了奥运史上规模最大的新媒体传播联盟,成为新媒体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此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如新浪、网易与世界顶级通讯社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合作;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领域的合作,如中央电视台与上海文新传媒集团联合为新媒体制作互动奥运节目也成为传媒发展的新方向。
【点评】奥运让中国媒体变得立体、丰满,丰富多彩的传媒则让世界与中国更亲近。北京奥运报道的多形式和快速、强势的传播,展示了大传媒新格局的强大影响力。
反击西方某些传媒歪曲,“3·14”事件,成就网络“公民外交”
事件回放: 3月14日,拉萨骚乱。西方一些媒体对此进行了倾向性明显的报道。例如,3月17日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为“藏人描述持续骚乱”的报道配发图片,图片内容是公安将受伤人员送进救护车的场景,但说明却是“拉萨有很多士兵”。CNN则把暴徒袭击军车的照片人为剪裁,只留下了军车在开进……这种恶意篡改,引起了民众对西方媒体所谓客观性的强烈质疑。国内的网民以及在国外的华人通过博客、视频等,搜集各种证据驳斥不实报道,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声讨行动。最终迫使有关媒体对其带倾向性的报道加以说明澄清。
【点评】在这场捍卫新闻真实性和政府声誉的舆论战中,西方一些媒体的移花接木、混淆视听等背离新闻真实性原则,却因此成就了把新兴技术手段运用到传播中的网民。网络媒体的抗议是非官方的,这种来自网民自发的民间力量,使我们从中看到了网络渠道的 “公民外交”的巨大作用。
“QQ广东第一号”直面网民彰显“新闻执政”理念
事件回放: 3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深圳调研,接受腾讯赠送的QQ号码,被网友称为“QQ广东第一号”。此前,有网友在奥一网发帖邀请汪洋“网聊”,汪洋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也欣然接受。2月3日,汪洋和黄华华发布了《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表示愿意与大家就共同关心的话题一起“灌水”,欢迎对工作和决策中的不完善之处“拍砖”。一时间,奥一网“捎给汪洋书记的话”走红网络,两三个月内共有500多万点击率,留言近2万条。在网络交流中,“十问东莞”、“岭南十拍”等网络作品都得到积极回应。4月17日,汪洋、黄华华更是邀请“拍砖网虫”面对面座谈交流。
【点评】“新闻执政”,是成功的政治和治国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网络上虽有谎言,但也有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真实,通过平等、交互的网络及时听取民意诉求,有利于执政者全面了解情况,提高决策的水平和效率。如汪洋说:“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介入……各级党委政府不能高居网络之上,要以平等的心态积极参与……”
“艳照门”拷问媒体的道德底线
事件回放: 1月26日起,网上开始流传陈冠希与若干女艺人的不雅照片,传统媒体迅速介入。随着事件的发展,数百张艳照被公之于众。“艳照门”带来了一场低俗的“网民狂欢”——互联网上点击率扶摇直上,内地各大门户网站也纷纷在第一时间跟进。某知名论坛社区赫然出现回复量高达2000万以上的帖子,多家新闻网站都做了专题策划。最后,香港警方先后逮捕9名嫌犯,并警告传播照片的人将会被起诉。随着陈冠希出面公开道歉,并宣布退出香港娱乐圈,事情暂告一段落。
【点评】“艳照门”事件是娱乐圈的热点事件,传媒介入热议无可厚非。事实上,负责任的媒体在报道中都注意理性的分析,对选用照片都进行了严格限制,并发出抵制不雅照片传播的呼声。然而相当一部分媒体报道行为失范,裸露照片甚至出现在报刊版面上,网络则更是泛滥成灾,忘记了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在现实中,网络比报纸更为开放,受众也对网络更为宽容,但是这种开放和宽容也是有底线的。媒体所坚守的责任和道德底线怎能突破?!
舆论激辩“许霆恶意取款案”,推动重审改判
事件回放: 3月31日下午,广州市中级法院对“许霆ATM机恶意取款案”作出重审判决,将最初判决的“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5年”。2006年4月21日,许霆在ATM机取款1000元,发现账户仅被扣除1元,于是先后两次单独及偕同同伴连续取款。许霆总计取款171笔,合计17.5万元。之后潜逃一年,并将赃款挥霍一空。许霆归案后,广州市中院以盗窃金融机构罪一审判处其无期徒刑。但无期徒刑的判决让舆论大哗。围绕是否量刑过重,媒体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辩析。最终,许霆案被最高法院发回重审,改判了一个各方基本能接受的判决。
【点评】可以想象,如果不是传媒公开报道讨论,施加影响,无期徒刑就是许霆必然的命运。在案件报道中,媒体常常被扣上“干预司法”、“媒体审判”的帽子。但在法治社会,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之间并不冲突,司法权不受其他权力的干预是根本原则。如果舆论最终影响了案件的判决,或许正是说明原有判决不当;如果判决适当却迫于媒体压力而改判,也只能说明我们距离“司法独立”仍有距离。只要明确了媒体与司法各自的权责,让媒体对一些案件进行充分讨论,更有助于司法透明、公正,有利于准确办案。所谓“媒体审判”,其实是个伪问题。
“周老虎”终现形,舆论责疑却难平
事件回放: 9月27日,陕西旬阳县法院以诈骗和非法持有弹药罪判处周正龙有期徒刑2年6个月。现形的“周老虎案”并未让社会舆论信服,舆论责疑假虎照事件背后还有指使者、参与者。二审判决周正龙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刑3年。然而,这一终审判决仍未平息责疑之声。12月19日的一份“周正龙翻案声明”使事件波澜再起。“周老虎”事件缘起于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公布镇坪县文彩村村民周正龙于10月3日拍摄到的野生华南虎照片。此后,互联网质疑照片造假,不但引起官方的不满驳斥,更吸引了事件当事人“拿脑袋担保”。但随着虎年画、木雕户爪印等证据被发现,六方专家鉴定出炉,虎照真伪已然明朗。但即便如此,曾称虎照有假就辞职的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依然声称“不后悔”。
【点评】其实,“周老虎”去年就现形了,由专家、传媒、网民组成的民间“打虎派”早就揭穿了“周老虎的画皮”。只是当地官方迟迟不作为、不表态,甚至某些政府部门的官员罔顾事实,一味护短,致使“周老虎”一再逃脱。政府诚信坠地,难怪舆论紧追不放,让“虎”戏又横亘了整个2008年。
西丰警察进京挑战上级主管的舆论“喉舌”
事件回放: 1月1日,中央政法委主管的法制日报社下属的《法人》杂志,刊登了记者朱文娜一篇新闻报道《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讲述女商人赵俊萍因不满西丰县政府对其拥有的加油站的拆迁补偿处理,发短信讽刺县委书记,被判诽谤罪。三天后,西丰县警察即出现在杂志社,以涉嫌诽谤要求拘传朱文娜。此事经媒体披露,在社会上激起强烈反响,中国记协调查后表示“要维护记者的合法权益”。1月9日,西丰县委派人赴京向朱文娜及其单位致歉,西丰县公安局也做出了撤销对朱文娜的立案和拘传决定。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更被铁岭市委斥为“法制意识淡薄,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并被责令引咎辞职。
【点评】非法拘传记者,无非是想封住不利于自己的舆论。按传统的说法,《法制日报》应是中央政法委的“喉舌”,《法制日报》下属的《法人》杂志也应该是个小“喉舌”了,政法系统最基层警察竟然进京去封最高主管部门的“喉舌”,胆子的确大得可以。当然,警察是奉命行事的。但这很难不使人怀疑,在远离京城的地方,这些下指令的人会不会干出比封喉还愚昧的事出来?
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