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馆
作者:突然空闲
9549字节
点击:79107
回复:4331
所属分类:北海道
创建时间:2007-07-26 09:04:56
最后修改时间:2007-12-06 14:59:17
醒来还是6点半。我没有准备起这么早,但闹钟没有重新设定。我不知道昨天晚上或说今天凌晨几点回的酒店。
抬头一看,我的DR.MARTEN’S鞋系在吸顶空调的出风口上,空调开到最大风力,滋滋地响着。回来的时候我一定完全醉了,记不得这活,也记不起如何成功完成的。
起床有些勉强,冲澡收拾背囊后到二楼,结帐兼早饭,房费是含早餐的,可提供的早餐异常吝啬,再次加深了我对这家酒店的不良看法:早餐只有2筐的甜羊角包,再就是2瓶橙汁,连冰块也没有。好几次我都想问问服务生,这羊角包和橙汁是不是绿色环保的。
从酒店到车站只需要步行几分钟。清晨的街头只有红绿灯执着而无聊地闪着,空旷而静谧。车站旁一幢高楼的棱角上,装置着一个巨大的温度计:6摄氏度。
从札幌至函馆,特急列车运行了三个半小时。我原来估计只需要一小时。睡眠不足导致在车上犯迷糊,服务生推着便当售货车路过,为选黑牛还是鲑鱼便当犹豫了好一会,吃到嘴里觉得木然无味,倒是在那售货车里,发现了一个个小白塑料壶,样子和缩小的国内常见的白塑料油桶无异,壶口倒扣着个小杯子,杯边粘着一袋袋泡茶。觉得有些新鲜,买了一壶,发现壶里的水居然是滚烫的!这时候喝到热茶,好不舒服。
一路向南,窗外的景色也在悄然变化中,刚才还能看到大片的积雪,而现在只有略带枯黄的连山,偶尔在远处还能发现些尚未消融的山顶积雪。
函馆下车时不到十点一刻。东横酒店就在车站边不远,是我预定的地方。
登记完后被告之,我现在还不能进房间,须13点以后,但我得到一杯免费咖啡,我的行李也可以先存放在酒店。
我后来才知道这家经济型连锁酒店的故事。东横在改造过程中把为残障者提供便利的措施取消,给残障者造成不便。残联等团体联合抗议,要求东横重新增加残身者的专用设施。国交省(等于国内建设部) 下令调查,发现东横确实违反建筑法令。日本电视台几乎天天报道它,东横社长出面多达57次低头谢罪,面对残障者的代表,深深地鞠躬90度,满脸泪水地为没好好考虑残障者的利益而不停道歉。后来,东横重新增加残身者的措施,国交省还对东横建筑物的建筑师做了严厉的处分。
对我来说,东横比R&B舒服些,起码一切看起来正常,尤其正常的是,大堂一侧放有2台电脑供客人免费使用。
《孤独星球》推荐说,在车站广场发车的函馆本地游不错。钻进一个卖票的玻璃屋,白天的“明治浪漫游”2900日圆,“浪漫夜景游”1500日圆,没想太多,一齐买了——反正我也没打算在函馆发掘啥感受啥,随团多简单。
不到11点,一切看起来都妥当:“明治浪漫游”1点半才开始,还有点时间四处晃荡,车站边的农贸市场,自然成为首选——无论在哪个城市,我觉得农贸市场最真实。
后来才知道,这就是 “函馆朝市”,据说是日本最大的鱼市场之一,而且,它的早餐在全日本都鼎鼎有名。
步入市场,给我第一印象不是这的规模(也许我来的不是时候),而是当街拉客的摊主。这样的情况在国内比较复杂的地方还能遇到,而在日本,则是我头一次遇见,过去见到的只是站在自己摊边吆喝吆喝,或者在路口派点广告而已。
后悔在列车上买了早饭便当,现在一点食欲也没有。我没有采购计划,对于摊主的热情,只是微笑着摇摇头,他们也不再勉强。
市场内不少的摊位边都站着些学生,看样子是初中低年级或小学高年级的,或在给顾客介绍商品,或在过磅算帐,或在打扫卫生。这给我的震撼非同小可:国内这么大的孩子,现在都趴在桌子边苦读恶补,有点时间家长会再加点舞蹈乐器等等高精尖的东西,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国内是这样,台湾等地也是这样,从小把自己的孩子往“高人一等”的方向培养,我相信这风气是从日本开始的。而现在,感谢泡沫经济的破灭,终于让人们能脚踏实地地生活了,让孩子们在社会的最基层体验,是回归,更是进步。
晃荡到一个海鲜摊时,一个男学生突然用英语和我招呼,害羞导致他声音很小。我不知道他是在找机会练习还是乘机炫耀自己的英语,既然孩子主动搭腔,便停下脚步和他聊起来,他说上午七点到这里,中午结束体验,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大概2000日圆的购物券,购物券可以在市场内买所有的东西:自己吃的喝的,带回家的或给别人的礼物。他自己的购物券,妈妈已经安排好买些啥了。
和孩子聊的时候,摊主凑了过来,从开始看热闹到后来推销自己的海鲜,孩子翻译得很吃力但相当认真,生怕我听不懂而被人责怪嘲笑。我在想如何不伤孩子的心的情况下脱身的同时,也在考虑买点海鲜,用宅急便送去福冈,算是给那的亲戚的礼物。
孩子大显身手的时候来了,和摊主的讨价还价,孩子翻译得一丝不苟,最后我买了2只活的毛蟹和3条帝王蟹的腿,加上佐料以及包装快递的费用,一共3万日圆。(这箱东西当天晚上便到了福冈亲戚手上,他们说质量相当好价格也很合理,看来没有挨宰。)
“明治浪漫游”的巴士13:30准时从火车站广场出发,巴士有点老但车内挺干净。一个国内下岗女工打扮的阿姨透过麦克风用日语解说着,没有英语更没有汉语,我也不想难为她——车上不到十名游客,也许就我一个不懂日语。
这所谓的山,海拔高300多米,是函馆市内唯一的山头。下巴士后不几步便换上缆车,下缆车是展望台的商店,卖些纪念品和特产,这本不会引起我的兴趣,但那商场里挂着的横幅让我觉得又亲切又窝火,上书中英文为:“WELCOME 欢迎来北海道观光,买份函馆的土特产做纪念吧”
妈的!现在想起中国人了!
函馆山三面环海,另面是通过一条窄长的陆地和北海道相连,最窄处好象是10公里宽。城市的蜂腰布局在展望台的顶层,被完整地展示给游客。
午后的津轻海峡,波澜不惊,稀稀落落地点缀着几艘船,更远处,海天一色,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海水。
随团就是省心。巴士从展望台出来后没拐几个弯,便把这群人送到五棱廓公园。这是函馆基本旅游点之一。行前,我没有对这里做任何的准备功课,既然来了就看看呗,觉得有意思回去再补补课。
五棱廓指五个棱角,也就是五角星形。建于 1855年,是日本最早的西式城堡遗址,据说星形的城郭利于防备,所以在战乱频繁的中世纪的欧洲比较常见。现在被指定为国家特别史迹。后来查到的一些资料,大概是幕府后期这里是非比较多,打了不少的仗,还一度有自己的“虾夷共和国”,其间,还有些法国人搅和在里面。
城堡不对游客开放,但从一旁高达好几十米的、专门为鸟瞰城堡设计的塔展望台上,五棱廓的形状建筑壕沟树木一目了然。
对我来说,比看城堡更有意思的是,竟然有两个位置相邻形状相似的白色塔展望台!一新一旧,新的比旧的仅仅高出几米。现在新塔已经投入使用而旧塔还未炸掉。
(后来看了一本关于日本的书《犬与鬼》,似乎给了我答案:一段时期,日本的官员和商人勾结,修建了不少毫无用处毫无必要的东西,从中渔利,中饱私囊。我相信,这几近孪生的双塔,就是个例子吧)
“明治浪漫游”的最后一站,是特拉比斯奇奴修道院,在函馆市郊。100多年前从法国派遣来的8位修女创建的。我对宗教建筑没任何兴趣,宣传册上印着它在某个领域是日本第一。
不是旅游的旺季,看来也不是一天里的最佳游览时间,修道院里就我们这一车的游客。穿过整洁的通道,精心打理的庭院,再跑马观花看看修道院的资料展示室,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巴士边,我点着一支烟,仰望着湛蓝的天空,突然间觉得这场景似曾相识,也许在欧洲的某个乡下。
后来,又是后来,不少人觉得我没有买点这里修女们自制的奶油糖和法式蛋糕,是个不小的疏忽。
巴士回到火车站广场,刚过下午三点半。
在离开那修道院后,巴士停了3个站下客,在其中的一站,我一度想下车,为了车窗外的云——海面上蓝天下突兀地移动着的一团云,正好遮住午后的太阳,阳光被它分成一条条金色直线,撒落在海面后,变成一片片粼粼的波光。记忆中在黄昏的远山薄暮里,我见过它,而现在离我是这么的近,和周围的色差对比又是这么的强烈。
就在大脑还在指挥肢体动作的同时,车门吱地关上了,我完全可以继续我的动作,稍一表示司机定会停车再开门,就在这一瞬间,我觉得有些疲惫,还是回酒店去睡一会更舒服些。
再次回到火车站广场是黄昏的六点半,再次回到巴士边。经过一个质量相当好的休憩,人舒服多了。
参加“浪漫夜景游”的人数比下午的“明治浪漫游”多了不少,有些人的装束看起来更像当地居民,这让我有些诧异。同样配备一位导游,同样是下岗女工打扮,我觉得她更像是位打两份工的单亲妈妈。和下午的那位阿姨不同,这位更认真更规范,游客上车前便逐一检查识别卡的佩戴及位置,再将大家集中在一起,叽叽呱呱讲了一大堆,估计是线路介绍也许是注意事项。没有英语汉语版本,对我来说是对牛弹琴。
六点半出发一定是道理的,正好是黄昏时分,或许能看到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等待掌灯时分也不会太久。我这么想着,抬头看看天,一碧如洗,是个看夜景的好日子。
比起几小时前,函馆山缆车的人流量多了好几倍。我现在才意识到,今天是周末。
导游阿姨如同辛勤的牧羊犬,将我们这一车的游客集中在一起,恨不得再按高矮排好队。这一车的游客已经如数通过剪票口了,所有的人都听着导游阿姨的安排。一车的游客,在等了4趟缆车后才得到她的登车许可,即便是这样,她脸上依旧分明写着“不甚满意”。
缆车上山只需要几分钟,而就在这几分钟里,方才湛蓝的天色此刻已经成为深蓝,远处那几丝云彩上的金边,现在已经黯然无光了。失去了个拍照片的好机会,我有些惋惜。
如果说眼看着晚霞的消失让人惋惜,那下了缆车后,导游阿姨在缆车下客处前不大的地方,再次将一车的人集中起来,不到三十人的队伍点了好几次数,然后开始讲着啥,我估计是告诉大家几点几分在何处集合。
天色此时已经暗下,只有在你努力的寻找下,才能觅得几抹尚存的蓝色,而云彩早已消失在夜幕里。
在缆车上我已经将相机打开设置妥当,并没有关机器,在导游阿姨将人头集中时,我再次检查了相机,而在她宣讲条规时,我彻底放弃了忍耐,转身跑步去了楼上的展望台。
函馆夜景,据说是与香港、那不勒斯并称的世界三大夜景之一。不知道是谁评的,到现在为止三大夜景我都有幸亲眼目睹了,也算是不小心完成了个使命。
和下午的蓝天碧海白云相比,函馆夜色更让人震撼:一个由点点灯光组成的巨大折扇,从脚下展开,平放在津轻海峡中间,炫目壮观。
是浑然天成还是政府的“夜景工程”?这问题容不得我在这里琢磨,游人如潮水般一浪浪地涌入,在栏杆边拍完照片后自觉地将位置留给下一位,无人做更多的逗留。
庆幸我提前“脱团”,拍到几张天空还不是完全暗黑的夜景照片,在我下楼的时候,和我同车的一些人才随着人流往上走。导游阿姨看到我回到她的身边,脸上有轻微的成就感,如同我是她最听话的学生。我花了好一会才克制住对她的不满,给了个似是而非的微笑:剩下的时间随你折腾,我余下的安排是觅食觅啤酒,一点也不急。
八点三刻,旅游巴士回到火车站。导游阿姨还是没忘记集中大家做最后一次宣讲,这次的意思大概非常感谢云云,相信这是最后一次聆听她的教诲了。
一度还想安排看夜景前简单地解决晚饭,不想到现在也没有一点饥饿感,撩开步伐散起步来。
此时的北海道南部,已经不再有冰天雪地的肃杀,但人们似乎延续着在家躲避严寒的习惯,街道空空如也,偶尔来往的公车电车也几乎没有乘客。山上看到的那些灯火在哪里?我边走边疑惑。从已经关门打烊的商店看,我正行进在这城市的商业繁华区。
直到接近十点,才进了一家日式的小火锅店,我依旧不太饿,只担心再走下去,恐怕连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了。
店里还有几桌客人,应该还是不错的地方。老板娘递上的菜单,翻了翻也想不出吃点啥,只好比划着拜托她给我安排安排,顺便要了杯啤酒。
一份带扇贝鱼籽金枪鱼的综合生鱼片,一份什锦火锅:鸡肉鱿鱼白菜粉丝精致地码放在陶盆里,卡式炉一开,鲜味随着咕嘟声散发开来,煞是诱人。如果是平时,我一定会狼吞虎咽后再吮指回味一番。
而现在,连续数天的北海道美味,让我的味蕾审美严重疲劳,连啤酒的味儿也觉得清淡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