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n - 记录个人历史 Ver 3.0.0
http://www.bloggern.com
首页  留言本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香港点滴
作者:突然空闲   2947字节   点击:28917   回复:1515   所属分类:记忆的碎片
创建时间:2011-12-28 22:58:46   最后修改时间:2011-12-28 22:58:46  


从九龙的尖沙咀到油麻地,从香港岛的铜锣湾到中环,特意一路步行,密集的建筑和毗邻相接的商场店铺,依稀还能找回些许记忆的碎片。同样也是相隔9年,四川老家的街景,我已完全陌生。

和上次访港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室内公共场所严格禁烟,虽然街头比比皆是烟灰桶,但行走在街头点燃一支烟,还是心里毛毛的。去了爱尔兰酒吧PJ MURPHY’S,酒吧内禁烟让人觉得甚不自在,酒吧在厕所边的消防通道设置了个简易的吸烟间,可那通道上到处都悬挂着“严禁吸烟”的牌子,只有地上两只装满烟蒂的奶粉罐子,向烟民传达着明确的暗示。

PJ MURPHY’S始创于1967年,这次也去了一些有二十年以上历史的糖水店、茶餐厅和大排档,我不想比较这些店的服务和产品是否数十年来保持一致,但起码这些店还存在。就在从香港回厦门的当天,厦门历史最长的酒吧,因为消防原因被勒令停业。

在香港走街串巷,我故意混用英语和普通话。1997年回归到现在,香港的英语水平退步与否很难评判,但那里的普通话水平质的飞跃却是真真切切,尤其是听力方面。在最市井的湾仔交加街市场,普通话甚至成为第一语言,而喜来登酒店的客房服务生来自南京,和她闲聊时感觉完全不到自己身处香港。

香港依旧还是美食天堂,短短的几天里,近乎疯狂地往嘴巴里塞那些久违的东西:从BODDINGTON’S扎啤到加拿大海胆,从土耳其旋转烤肉到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48个月火腿,大快朵颐之后,吮指回味之间,陆续捡起那一块块记忆中的碎片。

香港依旧还是购物天堂,只是天堂的这个部分不在我的兴趣范围之中,无论是海港城还是置地广场,规模堪称巨大的购物广场似乎永远都有摩肩接踵的顾客,我到现在也不能理解那些在品牌店门口苦等排队的人,同样迷惑着那些随处可见的、拉着大号行李箱逛商场的人,我总觉得只有免费赠送才可能有如此高涨的“狂抢”激情。

我甚至没有兴趣去琢磨那些人来自何方,就目击的规律看,但凡在内地火爆的品牌,他们的授权店门口必定大排长龙,有的是全球顶级品牌,有的则是在内地被打扮成了顶级品牌。

明治奶粉不在我的购物清单里,却一直不自觉密切关注,在本应出现在药店的明治奶粉,踪迹全无,唯一一次看到它的身影,是在崇光百货的食品超市,被锁在一个展示柜里,走近一看,奶粉罐前放置着一小牌子,上书“断货”二字。我忽地变得很焦虑:香港的淘宝也许没有那么发达,那需要明治奶粉的香港孩子该如何应对?

“重庆大厦”门口依旧是印度兄弟的地盘,乱哄哄的。以前他们沿街为咖喱餐厅拉客,现在则重点推荐订制西装和假冒名表,主打对象也原则上是西方游客。失去大陆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是他们没大力度灌输给国人滋阴壮阳补肾养颜瘦身的咖喱疗效?

在交加街,在庙街,摊贩们拉起不少的白布横幅,抗议当局准备设施的“钉牌”制度,这“反对扼杀民生”的场景,似曾相识,让人联想更多的恐怕不是殖民地时期和渐行渐远的大英帝国。

行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我想起艾敬和《我的一九九七》,我也想起罗大佑和《皇后大道东》,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努力不去想却又绕不开的疑惑:香港回归已经超过14年,究竟是殖民地时期的香港有意思,还是“一国两制”时代的香港特区更美好?香港回归前的一个月,《远东经济评论》出过一期特刊,预测了100项回归后香港将会消失的事情,不知道有没有好事者去逐条核实,有一点可以确定,这本当年颇具影响力的严肃英文时事杂志,于2009年秋天停刊,享年63岁。
……
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
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会有铁路城巴也会有的士
但是路线可能要问问何事
……
附件:
。。
.
评论:
来自: 113.89.178.*   字节:31  ID:18688  发贴时间:2012-04-12 22:58:51  原贴 
重庆大厦的阿三们 散发着咖喱味道  

本文允许匿名评论

发表评论:(最长不得超过128KB)
验证码:


您不能对本文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