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季结束了?
作者:西门媚
2546字节
点击:9446
回复:803
所属分类:天书
创建时间:2008-02-20 22:32:55
最后修改时间:2008-02-20 22:32:55
这个在广东度过的冬季,并没有想象中温暖。(当然,不能抱怨,如果留在成都,那还不知怎么熬呢,百年不遇的低温啊。)
不温暖,就不想动,情绪不高,新陈代谢低。连出门会朋友的兴致都没有。在深圳的女友,我居然一个都没去见。
每天只剩下读书和打游戏了。
游戏是打的太阁立志传,哥哥强力推荐的。读书读了不少。有一天,我惊呼,啊,这段时间,读了这么多书,简直超量啦。把我一年的量都读掉啦,看来,这一年剩下的时间,都不用读书了。
买的书回来之前去邮寄,称一下,十几公斤,花掉了五十元的寄费呢。
读了那么多,没做读书笔记,现在,要说一说,都不知从何说起。唉,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吧。
跟钟钟在二沙岛的时候,逛美术馆,忽然在美术馆的书店里看到居然这里还有多丽丝·莱辛的短篇集《另外那个女人》。这是国内出版的她的最好的短篇集,网上早脱销了。忙推荐给钟钟。她马上买下来,回成都后,她告诉我,她已经读完了,而且很喜欢。
这次在深圳,我也读了她的科幻长篇《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很容易读,读了后我许久不知该怎么用文字表述。因为她本是我的偶像啊。
但科幻文学,的确逃不出科幻作品的宿命。它离幻想太近,离文学太远。
莱辛是能力超强,精力旺盛的,所以,她什么都写。写了最好的长篇和短篇,也写这种二流的科幻小说。完全是浪费她的才华。当然,她是不怕浪费的。
这部小说,虚构了文明毁灭后的人类世界。里面的很多内容让我想到了王力雄的幻想小说《黄祸》。但后者比前者好很多。这首先是主题决定了的。
莱辛最擅长的是心理描写,擅于描摹复杂的人际状况,但在那种文明毁灭的环境中,她的优势完全发挥不了了。
我因此推想,她的最新的小说《裂缝》也应该与此相似吧。虽然她可以展现她超强的想象力,但这种想象力,并不独特,幻想类作家的想象力都不差的。
帕幕克的长篇《黑书》读完了。很好看。看得慢,细细品,感觉很好。像行走在一个布满镜子的迷宫。很有趣的经验。此后,读到他的《伊斯坦布尔》,作家的传记就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说明。看到三分之一我赶快停住。如果不读小说的人,读这传记文字会很喜欢。但要读他小说的人,会发现,这就是一个小说的使用手册,读了这个册子,会对小说的感觉大打折扣。小说的魅力本来就有一部分是来自你不明了的那些,就如同海明威讲的水下冰山,现在全解剖出来了,完全是焚琴煮鹤。
我打算,读过他这辈子所有的小说后,再来读他的这本传记文字。呵,估计还要放很多年才能读吧。
又读了他的长篇《新人生》。这本估计是他最不好看的一本小说了。翻来复去的相似情节,我看睡着了无数次。看了大半本后,决心,不看下去了。
在深圳的那些日子,一直还是想画一点什么。
有一天,天一直阴着,傍晚的时候,天色忽然亮了点,慢慢地显出了一点点的彩霞。尽管近处的树木的颜色还是很冷暗。
于是,就坐在母亲的画室里,画了这张小画。
小笨说:你画的主体是什么啊?
母亲说:是这天空啊。
母亲是了解的。若干个阴天后,有一点点的光线变化,就叫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