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n - 记录个人历史 Ver 3.0.0
http://www.bloggern.com
首页  留言本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杜预那块碑
作者:左轻侯   2428字节   点击:12327   回复:767   所属分类:散文
创建时间:2007-01-23 00:34:50   最后修改时间:2007-01-24 22:34:35  
杜预那块碑
左轻侯
2007.1.22

  前几天的新京报上,登了从维熙的一篇随笔,讨论“名人园”骗局,文中提到杜预。原文是这么说的:

  西晋大臣杜预,生前战功卓著,被封为“征南大将军”。为求功名永存于世,他煞费苦心,在生前就请人刻了两个功名碑,一个立于岘山之巅,另一个沉于汉水之底,这样哪怕将来发生天塌地陷,高山与江底互换位置,总会有一座留存于世。但他万万料不到的是,此举成了后世一则追逐功名的典故:唐代温庭筠、张九龄,宋代陆游及范成大的诗文中,都留有关于杜预沉碑的贬义诗句。陆游在《题城侍者岘山图》一诗中感叹到:“汉水沉碑今在哉?千年岘首独崔嵬。”就是说历经月转星移的历史更迭,汉水之碑与岘山之碑都不在了,只有岘山翘首昂立于天地之间。明清以降,文人墨客话题中的杜预,功绩少人记得,而立碑与沉碑之举,则被牢记于心,成为茶余饭后插科打诨的笑料。

  就我所知,杜预被人记得的功绩,远远超过这个笑料。历史上的杜预,文才武略,冠绝一世,论武功,灭亡东吴,统一中国(“王濬楼船下益州”的王濬,是杜预的直接下属,“势如破竹”的成语,出处也是杜预说的),论文治,兴修水利,修订《二元乾度历》,制订《晋律》,都是载入史册的重要贡献。但他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完成了三十卷《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这是《左传》历代注本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由于他本人是卓越的军事天才,因此他对左传中战争的理解,不是一般文人可以比拟的。《左传》以前是必读书,旧时代的读书人,估计没有人不知道杜预的。记得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提到过杜预(因为他是杜甫的先祖),说他“勋业学术,震耀千古”。从维熙说“文人墨客话题中的杜预,功绩少人记得”,未免有点搞笑。
  使后人记得杜预的,是他的成就,而不是那两块碑(事实上那两块碑早已湮灭)。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干这种蠢事?以杜预的聪明才智,难道会想不到这一点?《晋书》中记载,“预好为后世名”,我记得闻一多引的资料中,杜预说过(具体文字记不清了):“太上立德,则吾岂敢?立功与言,正在我辈。”闻评论说:“其自负如此。”这个人对身后名声的向往,大概已经到了有点病态的地步。参照他的平生遭遇,这种向往大概又来自对于现实世界的悲哀。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另外一块碑,那是杜预的前任、在《晋书》中和他合传的羊祜的碑,“堕泪碑”的名字也是杜预起的。孟浩然的千古名句替这块碑获得了真正的盛名,以至于千年以后还有人在不停地翻修假古董。
  上元女史注的《唐诗三百首》,引用过《晋书》中的原文,很小的时候读过,印象深刻。原文是:

  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附件:
评论:
来自: 狠酒   字节:325  ID:754  发贴时间:2007-01-23 03:42:05  原贴 
一直试图弄明白为何韦小宝巨侠先师把不懂赌博之人称为“羊祜”,于是在GOOGLE上键入“羊祜赌博”,结果之一令人崩溃---

散文天地-->[原创]随笔3篇- [ Translate this page ]堕泪碑,是说晋征南大将军羊祜曾都督军事,常登岘山,并对邹润甫慨然叹息:“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 ... 禁止利用本论坛进行赌博、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 ...  
来自: 220.101.212.*   字节:51  ID:759  发贴时间:2007-01-23 08:55:45  原贴 
哈哈。。。。

估计是 扬州本地话,不是真正的汉字。  
来自: 70.133.105.*   字节:637  ID:764  发贴时间:2007-01-23 11:49:45  原贴 
多谢启发,又找了一下,看来是香港话?
http://www.bullog.cn/blogs/laoyao/archives/21187.aspx

那个亚裔女子朝我微微一笑,我方便地把这一笑解释为“要不是看你是个帅哥,我也要走了”,于是我不再坐庄,每把只压十块钱,改为和她聊天。

先通过了姓名。——我还是不要用她的真名了,既然是萝卜,我们就叫她“凯若”吧。——我问她:“那凯若,你是扬州人吗?”

凯若惊奇地睁大了眼睛:“扬州?不是啦,我是台湾人,我父母是湖南人。”

“哦,我听你说‘羊牯’,那不是《鹿鼎记》里韦小宝常说的吗,他是扬州人,所以我猜你是扬州人。”

“不是啦,这个词是我老公……”她不自然地停了一下,长长的睫毛垂下眼帘,“我老公常说的,所以我也就学会了。他说这是香港话。”  
来自: 211.157.4.*   字节:40  ID:773  发贴时间:2007-01-23 15:12:34  原贴 
高山与江底互换位置
太强了,这个他都知道  
来自: 122.16.39.*   字节:70  ID:774  发贴时间:2007-01-23 20:29:11  原贴 
不是香港话,是台山话,或者说是四邑话,后来到香港讨生活的人带到香港的。  

本文允许匿名评论

发表评论:(最长不得超过128KB)
验证码:


您不能对本文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