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读书总结
作者:左轻侯
8928字节
点击:69258
回复:849
所属分类:书
创建时间:2015-05-16 08:26:04
最后修改时间:2015-05-16 08:26:04
2014年读书总结
左轻侯
哈佛日本文明简史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日本史(当然我读过的也就那么几本),言简意赅,图文并茂。难得的是,在薄薄一本书中,不但对日本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而且包含了相当多的历史细节。例如川中岛合战中,上杉谦信单挑武田信玄的描述,虎虎生风,令人印象极为深刻。阅读这种历史书是一种享受。相对之下,我硬着头皮读完的另一本北大版《日本简史》,枯燥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西方古代科学与信仰趣事杂谈
历史八卦,风格幽默,虽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也还值得一看。
超越视觉
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作品精选,同时也是一部摄影技术简史。通过照片来浏览人类历史,比起通过文字或图画的方式,有格外真切的感觉。看到近百年前新加坡街头的民众的眼神,或者格陵兰岛某个穷荒绝塞的冰原,感觉更近距离地触摸到了那些平时离你非常遥远的世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全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是一只占据了整页的非常恶心的大苍蝇……大概恶心也是一种感染力吧。
武器浮生录
游戏玩家
这两本是伊恩•M•班克斯的作品。此人在国内名气不大,书还可以,在平均水平之上。武器浮生录结局的反转有惊艳之感,游戏玩家相对要差一些。但是作者过于追求“在最后一页纸彻底颠覆”的效果,我个人是不太喜欢这种风格的。
永恒的终结
神们自己
阿西莫夫的两本,语言风格一如既往,不过整体来说,远逊于以前介绍到国内的《基地》《帝国》系列。不能说这两本书差,只能说那两个系列太强了。
全息玫瑰碎片
威廉•吉布森的短篇小说集,系统地展现了他在投入长篇创作之前取得的成就。篇篇精品,尤其是最后三篇《冬季市场》《空战》《整垮铬萝米》,可以与阿西莫夫最好的短篇(《神的九十亿个名字》《最后的问题》)相比而不逊色,虽然他们完全是不同的两种风格。吉布森现在好象已经不怎么创作短篇了,这真是一个遗憾。不过,和阿西莫夫不同的是,他还健在,所以还可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神经漫游者
这本是重读,但是我不能不在此提到。对于通俗小说,我很少读第二遍,因为情节、布局、悬念上的吸引力,到重读时就很难再有了。但是这本书我读了又读,目前已经读到第七或八遍,简直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让我自己都很吃惊。这是因为,此书的魅力并不是来自情节或者悬念(虽然这确实是一个悬念极强的故事)。我曾仔细考虑,它的魅力到底来自何处?大致如下:一是风格非常“硬”,文字的信息量极大,虽然篇幅不算太长,但是很多地方往往需要反复阅读,每次阅读都能读出新意;二是人物形象鲜明,往往在极端的环境下展现出激烈的情感冲突(例如Case在幻境中对冬寂,或者说是对命运主宰的愤怒)。但这二者都还不是关键。关键是,作者在融合了对技术本身和对技术时代的哲学拷问的基础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这种美感也是赛博朋克的核心。正是这种美感,让我流连忘返,赞叹再三。我应该专门写篇长文来讨论这本书。难得的是,本书的中文翻译水平极高。可以看得出,译者不但中英文俱佳,而且对赛博朋克文化也非常熟悉。出版社是怎么找到这种译者的?应该把他(她)关进小黑屋里,让他(她)把吉布森的所有小说都译完再放出来。
虚拟偶像爱朵露
威廉•吉布森的另一部长篇,这应该是除了《神经漫游者》之外他唯一被译成中文的长篇(不算合著的《差分机》)。虽然创作时间晚于《神经漫游者》,对赛博朋克的描写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精彩程度远逊,缺乏后者那种开创性的视角、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和哲学深度。书中对虚拟世界中的“城寨”的描写很有意思。
海伯利安四部曲
不算重读的话,这应该是今年我读到的最好的科幻作品了。丹•西蒙斯惊人的才华延续到了最后一页,不过最好的仍然是第一卷。单纯就创建一个(或很多个)雄奇瑰玮的虚拟世界而言,可能只有乔治•马丁能与作者相比了。是的,我认为托尔金比他们也要略逊一筹。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著、译、出版俱佳,当为中国科幻翻译史添一佳话。
德意志制造
《不列颠•旅人》的作者李蕙蓁、谢统胜的另一本作品,介绍德国的工业产品和一些相关的文化传统。因为我很喜欢前一本书,所以特地搜罗。亚马逊上的评价普遍认为,介绍有点笼统,缺乏深度。我觉得这个意见还是比较中肯的,不过我本来也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值,总的来说,我对本书评价还比较高。本书有大量作者亲自拍摄的照片,很是赏心悦目。
益世余谭
本书是民国初年一位记者在报纸上的专栏文章的汇编,本来是作为历史资料出版的,但是其可读性不逊色于当代任何一位专栏作家,如果不是比他们更强的话。本书是少数让我废寝忘食、津津有味地读完的书之一。
中国艺术史
东西方艺术的交会
两本书是同一个作者苏立文写的。我对于艺术史类图书的兴趣肇始于前年的欧洲之行。在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下面,我买了一本卢浮宫藏品手册的中文版。没有想到,这本完全由照片和简短的文字说明组成的书带给了我很大的阅读乐趣。从此我就开始注意艺术史,已经陆续入手加德纳艺术史和高居翰的中国美术史数种。
斯诺登档案
斯诺登事件在国外反响极大,我个人认为,其历史意义可以与911事件相比。吊诡的是,此事在国内却没有多少反响(但在政府层面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有一个小细节:英国政府强迫卫报报社砸毁了存有斯诺登档案的一台电脑。报社一再说明,档案在全球有多个备份,砸毁电脑根本没有意义。但是政府的老式官僚对电脑系统没有概念,完全不理解他们在说什么。事后,卫报社长随身带着一块电脑碎片,逢人就拿出来展示,仿佛这是他的勋章。
1944:腾冲之围
作者花费多年时间搜集各种史料,试图通过大量的细节来还原真实的腾冲之战,描写巨细无遗,到了烦冗的地步,但我还是逐章读完了。作者明显是想步武《最长的一天》和《巴黎烧了吗》这样的经典。其志固然可嘉,功夫下得也很多,但是史才史识实在差得太远,文字也拙劣难读。这是一代人的先天不足,恐怕不是勤奋能够弥补的。
大连警用老枪
作者是大连公安局的一位老警察,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接触各种已退役的警用枪支,后搜集资料写成此书。图文并茂,既可以当枪支知识的技术书看,也可以当中国现代史的花絮看。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左轮手枪(名副其实的文物,20世纪上半叶还在使用),到建国初期仿造苏联的“波波莎”,其间有大量一战二战时期各国生产的五花八门枪支(著名的“一枪二马三花口”),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找到所有这些配套的弹药的。仿造自苏联的五四式手枪列装后,终于结束了这一段混乱的历史,也算是时代的一个缩影了。
康熙私访
传统评书,据说是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所本。我没有看过电视,但本书给我极大的反感。情节粗糙,人物模糊,还在其次,主要是,全书充斥着对皇权的赤裸裸的崇拜和谄媚,到了令人恶心的地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愚昧和黑暗的一面,可悲的是,这种“文化”现在还很有市场。
只是为了好玩:Linus自传
Torvalds Linus是当代我最景仰的人之一。有个评论很中肯:“有的人能写出改变世界的软件,有的人能统率百万大军,而Linus兼而能之。”但是,相对于他的才能,我更欣赏他的个性。对比资本家的唯利是图,Stallman的为自由而偏执,Linus聪明而不拘小节,执着而善于变通,率性而为而坚持原则。“也许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伟大的、纯洁的人。”在这样的人面前,我感到惭愧。
纸锋
看完之后,我给西门媚发了一条短信:“你赞扬的有很多我都不赞成,但是我鄙视的我几乎都赞成……”西门媚回答说:“那就好!”
丘吉尔的黑狗
一个心理医生写的,从精神病学的角度探讨历史名人的心理。丘吉尔以勇气和意志力著称,但是事实上他终身都深受忧郁症的折磨,晚年几乎处于精神崩溃的状态。卡夫卡是个精神分裂患者。牛顿是个性变态。没有看完,但这确实是非常好的一本书,著译皆佳。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妈的,和这帮家伙相比,我实在是太正常了!”
京都历史事件簿
一个台湾人写的,介绍了京都历史上几个著名事件的剖面,有些是我熟悉的,如本能寺之变,有些是我不熟悉的,如新选组。总的来说,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只是我对于京都的历史很感兴趣,所以相关的图书都尽力搜罗。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新井一二三比较早的作品。作者有意张扬的旅行和独立的主题,我并无多大兴趣,倒是书中提及的加拿大的东欧移民,在有了回归故土的条件后,却发现自己已经无家可归的凄怆心态,令我印象深刻。
罗马人的故事
此书在国内宣传声势甚大,犹豫很久后还是入手了。文笔没有期望中那样引人入胜,权威性当然也不能和经典著作相比。惟其卷帙浩繁,搜罗甚富,作为普及读物还值得一读。
武州公秘话
啊。日本人真变态。
洗澡
洗澡之后
我读过很多杨绛的散文,但是一直没有读过《洗澡》。这次是因为《洗澡之后》热门,心血来潮一并买下。我对《洗澡》的评价在《围城》之上。姚宓对许彦成的表白,是惊心动魄的阅读体验,读者象许一样被“雷轰电擎”了。《洗澡之后》保持了同一水准,但是更象是有意为前作结尾,“生旦当场团圆”,而缺乏了前作那种青春澎湃爱情汹涌的决绝气质。当然这一点难以归咎于作者,因为杨绛完成此作时已经年过百岁了,大概是史上年龄最大的小说家了吧。就好像,曹公突然从坟墓里爬出来,给《红楼梦》续上了一个结尾,这应该是文学史上最富有戏剧性的时刻了。
雪莱传
我中学的时候,读到鹤见佑辅的拜伦传,又循迹读了不少拜伦的著作,深受其影响。这次再读雪莱传,如同重见故人,只是已经隔世。朗诵《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还是会让我肋下生风。再次确认了一点,我喜欢雪莱远超过拜伦。当年马克思也盛赞雪莱而批评拜伦,真是所见略同……
爱因斯坦论人生
很薄的一本书,其实就是爱因斯坦的言论和轶事结集,但是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深度,我愿意推荐给每个人一读。想象一下身兼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段子手的生活……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这本是重读,但是我愿意再一次提到它。可以说,这本书的历史感和美感,给我的生活添加了色彩。全书中给我至深印象的,不是希腊罗马的煌煌历史,而是作者吴于廑以Sphinx为题的一首白话诗。其中一节:
你,你们今日来的也仿佛昔年人,
沙漠里的阳秋也不需追问。
这儿的足印任你踏得怎么深,
悲风卷过了谁也不能重认。
朝朝有驼铃摇过城隈,
夜夜有流星坠向沧海。
Bucephalas骏马的骨灰,
至今长埋在马其顿的疆外。
……
吴的儿子吴越在后记中提到,他的理解是,摩西、凯撒、亚历山大大帝这些人,固然是一时的人杰,历史固然辉煌,可是比人类更伟大的,是大自然,是如弦如歌的尼罗河和吹过无垠大漠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