铊是谁 1
作者:一虫
3437字节
点击:39397
回复:2141
所属分类:文学
创建时间:2012-01-22 11:01:33
最后修改时间:2012-01-22 11:01:33
第一节 17年悬案
2011年12月24日,尉迟杯午后2点给胡不归打电话,问他圣诞夜有没有什么安排。胡不归有力无气地说:“没有,最近无聊之极。自从忙完了分局清网行动逃犯大追捕的工作之后,就进入冬闲,不是宅在家里,就是宅在局里。”
尉迟杯不由一乐。他知道胡不归是天生的劳碌命,希望每天都能碰到有挑战性的案子。他劝道:“哥们,想开点。案子少一些,就意味着百姓们少遭罪。”胡不归说:“是啊,我也是这样安慰自己的。对了,旧案不在此例吧,哈哈。听说市局转了一批陈年积案到分局刑警队,其中有几件落在你手中,转给我瞧瞧?”
尉迟杯苦笑道:“这些天我到处出差,屁股都不着地,好不容易盼来周六休息,才不去加班呢。原本想约你一块过节,顺便介绍几个姑娘给你。”
胡不归说:“不加班、不加班,我先去一趟局里,看半天那几件旧案的档案资料,晚上再找你一块玩,这两者不矛盾。”尉迟杯拗不过他,便答应了,但很快就非常后悔。当晚他们在后海酒吧玩杀人游戏时,胡不归明显心不在焉,或许都没有正眼看过座位对面的那两个女孩。
待到女孩们走后,尉迟杯忍不住说了胡不归几句。胡不归呷了口柠檬茶,说:“你给我旧案卷宗,我陪你过节游玩,并没有违背咱俩的约定。这会儿清净,正好说些知心体己的话。你对那起17年前的铊中毒悬案怎么看?”
尉迟杯原本不知道铊是什么,用手机上网搜索才知道,铊(thallium, Tl)是一种剧毒的放射性金属,一般呈粉末状或结晶状,一克即足以致命。铊会阻断人体对钾的吸收,影响细胞生存,还会攻击神经系统、胃与肾脏。其毒性不会立即显现,中毒者通常要几个星期后才会出现呕吐、腹泻、头发脱落、四肢末端有灼热感等症状。更可怕的是,铊接近于无色无味,投毒后较容易让人不知不觉地吞食。——可谓是一种理想的神奇毒物。所幸铊属于管制物资,国内拥有铊的单位屈指可数,普通人也不了解铊。
尉迟杯笑道:“市局负责那件案子的老吴退休了。移交给我时,他说,此案隔了这么多年,已经很难突破,除非哪天凶手自首。我劝你还是不要沉迷进去,徒然浪费时间。”
胡不归说:“嗯,这件案子其实不复杂,但时过境迁,很多细节问题已无从查证,的确棘手。”
尉迟杯道:“是啊,老吴也没有办法。1994年受害人马雨第二次发病十天之后,医院好不容易确诊为铊中毒。此前5个多月一直无法查明病因,连是不是中毒都搞不清楚。又过了一周左右,受害人家属、燕京大学开始怀疑有人投毒,这才在4月底报了案。尽管老吴当时面临的困难比现在小,但也被耽误了四到七个礼拜,很难准确推算出作案时间、地点、工具、媒介、动机。调查了小半年,最终只锁定一位嫌疑人,还苦于无法找到直接证据。”
胡不归说:“看来你也仔细看过这件案子的资料。哈哈,难得你对此也有兴趣,咱俩好好说道,相互启发。你觉得老吴办案有没有疏漏?”
尉迟杯沉吟一会儿,道:“谈不上疏漏吧。受害者在大学读书,如果进行大规模的公开刑侦调查,会影响到不少学生的正常生活,给学校造成不小的影响。老吴估计是屈服于校方的压力,只是低调地找了一二十个学生及老师询问基本情况。校方当时误导他,说学校对实验室中的有毒物质管理非常严格,老师、学生领用铊金属需要经过登记申请,否则是接触不到的。所以,老吴把嫌疑人的范围划得很小。他在报告中写道,受害者于1993年11月、1994年3月两次中毒,凶手显然是蓄意为之,而且有机会经常与她接触,就是她身边的熟人。我个人觉得,这个思路还是非常正确的。”
“马雨的生活圈子主要有四个。她周六日回到北京父母家中。平时白天跟同班同学一块上课,晚上到民乐团练琴,凌晨前后回宿舍睡觉。在这四个圈子当中,唯一一个有合法合规机会获取铊金属的人是王度。这王度与马雨同班、同宿舍,学的都是化学专业,表面上关系不错。当时,燕京大学有一位老师正在搞有关铊金属的研究,王度是其实验室的初级助手。至此,王度就成了唯一的犯罪嫌疑人,因为只有她同时合乎两个作案条件:生活在马雨身边、能够获取铊金属。”
胡不归点头说:“是啊,这个逻辑推理过程非常清晰、有力。”他眼睛盯着饮料,手握着杯子,看上去有点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