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韩寒与方舟子之间的争议
作者:一虫
3924字节
点击:61813
回复:4716
所属分类:文学
创建时间:2012-02-26 14:49:27
最后修改时间:2012-02-27 09:29:18
有关韩寒与方舟子之间的争议
1、目前为止,确实没有铁证证明韩寒的小说、博客有大篇幅的代笔行为。
这个是个人之见,自认为是比较执中、公允的。详见下文。
2、目前为止,质疑韩寒文章的一些观点,并没有完全被反驳干净。较真的读者还是有可能存疑的。
详见下文。
比如:
A、不知道自己书中有某一段最精彩的话(发动机轰鸣),有在赛车后哭过。
——反驳,是编辑加的一段话,文章太久记不清楚。
这个反驳可以成立。说明韩的已出版小说文本中起码有一两句话是别人写的,可这个不构成传统严格意义上的“代笔”。
但是,韩寒自己说过,他对自己的文字有洁癖,通常不让改,改得争取半天(大意)。若是如此,何以完全没印象了?
此为存疑。
B、早期文章中有不少中老年人比较清楚的时代背景、话语体系、语言习惯、环境描写、资料引用、细节描述等等,不太像是年轻人的手笔。
——反驳,作者可以想象,可以引用,可以抄书查字典掉书包,不一定要亲身经历。
这个反驳可以成立。一个高明的、天才的作者是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韩寒有可能是高明的天才作者,或者说10年前是,现在不是。这也完全有可能。
但是,韩寒及家人说过,自己早期参赛的几个文章(非小说)是根据亲身经历写的,是基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素材。若真是如此,韩寒的那几个“真实体验”文章有点小小的“作假”吧?
另外,韩寒及他的朋友说,他不爱读书,不懂儒学,没看完整过一些所引用或提及的书,不知道“三重门”的意思等等。这与韩父或韩寒的其它说法是有出处的。而且韩自己后来解释三重门,有两个说法,一个是从韩父,一个是说母校自教室望大门有三重门(大意)。
此处存疑,尽管质疑者的质疑,在针对有无代笔上,不是非常有效、强烈。但在针对韩寒的人品方面,可以产生一定的质疑,起码他面对媒体不是非常真诚、坦白,前后有些矛盾。
C、韩寒的博客密码不少朋友有,有朋友替他加过一段话(在韩寒的博客上),韩寒博客的文学水平波动太大。
——反驳,临场发挥有波动是正常的。再者,作者水平就是波动大,也只是你的主观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不定有人说韩的文章越写越好呢。况且,人是有成长过程的,可能变好,也可能伤肿永。
这个反驳可以成立。但质疑者仍然会存疑。毕竟有人帮韩添加过一段文字,且拥有韩寒天量点击、无数人关注的博客的密码。——想想,一般人哪会如此?
D、韩寒出示早期文章的手稿、看病资料,媒体报道,韩寒同学师友的访谈与回忆。
——反驳,早期手稿也可以是抄的,不能证明是自己写的,除非是有很多修改、演进的痕迹,目前没有,太干净了(可能是抄别人,或者,抄自己的初稿)。看病资料也是同理,能证明韩寒去看过病,但不能证明有关看病的文章是韩寒根据自己的经历独立写出来的。
同学师友的访谈与回忆也不是强有力的证据。因为韩寒自己记性很差,何以同学师友记性就非常好?而且他们是一伙的或者是熟人,证词就一定可信么?同学师友知道韩在高一写小说,但写的就是三重门的出版稿么?后来没有人代笔一部分或加工、润色一些么?难说。
况且,师友的访谈与回忆彼此之间还是有点出处的。例如,有说法是韩父替儿子在学校搞到一个房间来从事创作。而有同学说,韩寒是在课堂及晚自习写的。三重门小说中引用很多资料,包括韩寒不擅长的英文等,如果手上没有参考书(很多是课外书),不容易现场写就吧?
故,此处也构不上有力的铁证,证明韩寒一定没有代笔。
E、我的结论
也许最终都无法证明或证伪韩寒有代笔,但对韩寒的怀疑是存在的。会有以下结果。
1、韩寒在一些人心中形象下降,比如我。以前不知道他有些反智(不爱读书,课外书),也不知道他说话这么不算数(悬赏2000万只是玩笑),不知道他的文字水平下降这么快(反驳方的博客文章,给石述思的私信,等等,不像是一个重视自己文字、喜欢修改、提练的人),不知道韩少喜欢拿钱砸人(悬赏,房贷)。
2、方舟子在一些人心中形象下降。方这次打假,跨界较大,很难获得有效铁证,说服力可能不会非常强。反感方舟子的人本来就多,现在更有借口反感了。但在多数人看来,质疑还是有意义的,方仍有得分(帮助大家更加看清楚一个知名的公众人物),尽管没能找到非常有力的代笔证据。
3、支持韩寒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名人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下降。这些人,有的不讲道理(作家写作品,无法自证,所以你不能质疑我有代笔。——这是混蛋逻辑,无知到了极致),有的胡扯自由边界(方质疑是过界了,不是言论自由。——方质疑可能过界,但是,这是方的自由,你可以利用法律救济来告他,也可以自己澄清,反驳。非常公平)。只能说,水平惨不忍睹。当然,有些人还是比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