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n - 记录个人历史 Ver 3.0.0
http://www.bloggern.com
首页  留言本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滕家
作者:突然空闲   2808字节   点击:4730   回复:632   所属分类:和平街27号
创建时间:2007-02-06 11:24:20   最后修改时间:2007-12-06 15:11:35  
滕家男主人是个憨厚老实的木匠,高高胖胖,寡言少语,一头的白发总保持在1厘米长短。
他的老婆是运输社的板车工,矮短结实的身材配上一双严重变形的双脚。和老木匠正好相反,她总是板着脸,但除了打骂训斥自己的孩子外,对外没有攻击性。

老木匠家是有一个房间,在院子的一角,院子里任何人去厕所都必须路过他家门口,而他的厨房是在去厕所的通道上,每有在吃饭做饭时间有掏粪工操作,女主人会大声表达不满,但不会有任何过激动作。

老木匠的技术并不算精湛,甚至有些笨拙,我是见过他完工的产品无非是几个木桶、锅盖、板凳等,这些简单的物件,也是经过过长时间的折腾,才勉强拼凑在一起,至于大件的活,好像从来就没接到过。

老木匠有七个子女,最大的一个出生在四十年代中期而最小的一个出生在六十年代早期,众多的子女们家带来了一个个的荣誉---“光荣军属”、“光荣之家”等等,但没有为他们的清贫的生活带来一丝的实惠的改观。

滕家长子也许是除了继承他爹的白头发基因外,看不出任何与和平街乃至城里人有任何联系:在乡下安家结婚产子,也许是根深蒂固的城乡歧视所致,老大不常与和平街的家人往来,没有人知道老大的生活状况。老大的一个孩子幼年时死于脑膜炎,一个孩子是先天的痴呆,存活下来的几个孩子,早已被同化为农村的孩子。

老二继承母亲的身材和父亲的事业,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脑子灵活,手脚也利落,婚后独立出去,育有一女。老二的加工订单虽不说如潮水汹涌,但也很少断档,妻子也有些收入,在他们家族中,算得上是最富裕的。

老三是女儿,生于五十年代初期,初中毕业后作为首批的知识青年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去就是好过年,直到七十年代中期才得以回城,但并没有得到固定的工作安置,所幸嫁给在铁路上工作的雷姓男人——他虽然一脸麻子,但收入在当时来说相当不错,为人也随和,每年都回来总给岳父岳母孝敬点钱财或物品,也算是院子里受人尊敬的“额外人员”。

老四应该是夭折了,老五也是女儿,与老三的大大咧咧的不同,老五生性腼腆,脸上总挂着一丝微笑,话语不多,但一开口必是红脸。老五逃过了上山下乡一劫,家母为她活动了一张“心脏有问题”的医院证明,得以留在城内父母身边。后来,她接替她母亲的工作,在运输做开票之类的工作。

序列号老六的也没有,老五之后是老七,也是最小的。虽然是男孩,但所有人都叫他“幺妹儿”,这乳名或绰号,也许是来自他文静内向的性格。

“幺妹儿”从小学习成绩优秀,放学直接回家,极少与其他人交流往来,也行是最小孩子,他家人破例让读完了高中,毕业后不久被当地化工厂招去做普工。“幺妹儿”为人谦和,彬彬有礼,总能静心读书,还写一手好字,以至当时有人找到份工作这样天大的喜事降临时,院子里几乎所有人都在为他不能再继续读书扼腕叹息。

在我们搬离和平街前,滕家发生了件非常戏剧的事件:据说是历史上宜宾卫生学校扩建,占了滕家的房产,滕家和平街的房子就是卫校置换或赔偿的,滕家女主人虽多次要求给予更多的补偿,但每次都被轰出办公室或学校。忽有一天,卫校的一幢新楼落成,滕家在一夜之间举家搬将进去,强占了一套房子,这一相当唐突可笑的举动,竟然获得成功——学校也没有任何强制手段驱离他们,只是不提供水和电,有更多的空间为家人遮风挡雨,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老木匠带着全家就这样搬离了和平街,已经独立出去的老二——小木匠率妻儿住了回进来,后来是和平街27号最后的老住户之一。
附件:
评论:
来自: 58.91.30.*   字节:86  ID:1239  发贴时间:2007-02-06 22:13:40  原贴 
幺妹儿,可能是因为男孩叫女孩的名字好养活。
夭折了几个孩子了,心里多多少少会有点慌么。  

本文允许匿名评论

发表评论:(最长不得超过128KB)
验证码:


您不能对本文发表评论。